少年时代的电影 | 月旦评
(图片来源:https://pixabay.com)
看了电影《芳华》,也沟起我对少年时代的许多回忆,看电影是那时最开心的事了,我们60后的少年时代,文化生活极为贫瘠,图书尚且不多,电影更是稀少。电视是在七五年以后才听说过的东西。虽然如此,但仍然有许多东西还是铭刻在我们的记忆中。
七十年代初期,电影以样板戏为主,《红灯记》,《沙家滨》,《智取威虎山》,《白毛女》《海港》,《奇袭白虎团》,《红色娘子军》,《杜娟山》是我们看的最多的。
看《红灯记》我们模仿李铁梅,学会了唱:“我家的表叔,真不少,没有大事,不登门…”,男同学模仿李玉和,王连举,鸠山,为了学王连举,男同学用绳把胳膊吊在脖子上,装伤员,还用竹帘芯,把黄帽子撑起来,做大盖帽。看《沙家浜》学阿庆嫂,胡传魁,刁德一的那段智斗。看《智取威虎山》学杨子荣,少剑波,座山雕,栾平,看《红色娘子军》学洪长清,南霸天,看《白毛女》学白毛女,杨白老,黄世仁,看《海港》,我们学会了一句唱词:“小吊车,真历害,轻轻一抓就起来”,台词那时记得可清了。经常在一块编节目自娱自乐玩。
那时电影很少,我们看电影的途经主要有,一是县城的东关电影院,二是到县高中大操场看部队公开放电影,三是和当时部队子女关系好的同学,可以到部队大院看。
县城东关电影院,是那时渑池县城唯一的电影院,除了一年仅有的两次学生包场看电影外,基本没有买票进去看的这种待遇。记得小时候我们经常三五成群围在电影院门口,买票是不可能,虽然一角钱一张票,但在那时也不是轻易有的。市民同学,家长一月三五十元工资,还要顾一家人生活,那时姊妹多,至少三四个,多则六七个,根本没闲钱让你看电影。农村同学更别提了,一个劳动日一两角钱,生活都顾不住,所以我们小时候拾电影尾巴看(电影快完时没人管了)或者趁着检票员不注意从检票口的铁栏杆下钻进去或者悄悄拽着人家大人的衣角跟进去寻个不易被发现的角落蹲下,还要观察查票人员,要被抓住就被赶出来。那时站在电影院门口的台阶上,最羡慕灯光下的飞虫,可以自由的进出电影院,那时看的影片大多是样板戏,还有《南征北战》,《闪闪的红星》,《向阳院的故事》,《难忘的战斗》,《渡江侦察记》《苦菜花》,《卖花姑娘》等等,记得包场看《苦菜花》和《卖花姑娘时》,我们女同学哭成一片,而且哭得十分伤心。学校包场看电影也是那时侯最开心的事。排着队唱着歌,高高兴兴的坐到电影院开心的看电影。
县高中大操场,是那时渑池县最大的集会场所,开什么万人大会,捕判大会什么的场所。部队经常会在这里放电影,一说放电影便像过节一般,大人孩子都来了,大家老早就拿上小板凳,从四面八方涌来占座位。连银幕后边都坐满了人。冬天不怕冷,夏天正好乘凉,就怕夏天突下暴雨,大家会飞似地找地躲雨。也不好找,那时北边都是庄稼地,只好淋得净湿,照样乐此不疲。有的来之十里八乡外。那时别说汽车,摩托了,自行车都是奢侈品,一般家庭不会有。谁家有辆风凰自行车,无异于现在拥有宝马奔弛。所以大都是跑路来的。在这里看电影,每次部队排着整齐的队伍坐在中间,其他人围在四周。电影开演前部队各连队在赛唱军歌,每次电影正片开演前,先演一些新闻简报或科教片,然后再演正片。好多电影都是在这看的。
除了样板戏外,我们在这看过影片还有《宁死不屈》,《列宁在十月》,《列宁在一九一八》,《英雄儿女》,《地道战》,《地雷战》,《奇袭》,《红雨》,《艳阳天》,《金光大道》,《青松岭》,《春苗》,《一个护士的故事》,《小花》,《决裂》等等。
看《宁死不屈》,学会一句台词:“我代表人民,判出你的死刑”,尤其男生在一块玩,总拿着手指头比划成手枪,对着别人脑袋,口里发出砰地一声,另一个人装着中弹倒下,挺开心的。看《列宁在十月》我们会学里面的台词:“瓦西里,你是个叛徒。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看《英雄儿女》,我们会学王成,拿根棍什么的,作爆破筒,高呼,“为了新中国,向我开跑”。看《地道战》,我们会哼着日本鬼子进村的音乐,模仿日本人口气,“悄悄地进庄,打枪地不要!高家庄,马家家河”,看《地雷战》,用手巾绑在脑袋上学偷地雷。看《奇袭》学会对暗号:“古录木,欧巴”,看《艳阳天》把姓马的同学叫地主马小辫,看《青松岭》常常拿根粗麻绳往地上一甩,唱道:“长鞭一甩,叭叭地响来”,看《春苗》总学那句台词:“你错误地估计形势了,田春苗同志”,看《决裂》总说那句:“马尾巴的功能”,还有看《智取威虎山》学“天猫盖地虎,青龙镇河妖”,热衷学土匪的黑话。
那个年代,不怎么上课,文化贫乏,大家就从当时有限的片子里找刺激,寻开心。
另外,部队除了在县高中操场经常放电影外,也经常在部队大院放电影。我和部队子女朱海兰关系好,经常会被她带进去看。
七五年夏天,第一次听说木匣子里能看电影,这就是后来的电视,第一次在县委大院看,看的是《平原游击队》,那是个十二寸的黑白电视。图像不清淅,还老跳,人还很多,看不见,只看到几个镜头。不久,父亲单位买了台十七寸的黑白电视,只要放,几乎天天不拉的去看。后来电视越来越多,电视由小变大,由黑白变彩电,由公有到私有,由单台到闭路再到现在的网络电视,发展越来越快。
但小时候看的电影,以及看电影带来的幸福与快感,现在的孩子永远无法体味。慢慢沉淀为年少时美好的回忆。如果真能穿越,我还真想回去看看。那个时代的电影,影响着我们这一代的人生。
此文由@yuner在steemit上首发,谢谢阅读。
@yuner, 伦
@yuner, 看到你的月旦评帖子,真是我的幸运啊!太棒了!
PS. 哟,@cn-cutie.pie 可可妹子来了呀,我好想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