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根本開始學懂區塊鏈、挖礦與加密貨幣

in #busy7 years ago (edited)

一切的起源

這個故事就要從2008年11月說起,一份由「中本聰」署名的論文在網上發布,論文標題是「比特幣:點對點網路電子現金系統」(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 )。

image.png

Image Source

論文中詳細列出如何以運用現有的互聯網技術,加上複雜密碼學加密方法,和分散式的儲存方式等等,目的是要締造一個「去中心化的分散式儲存」,令人類可以進行點對點的交易,過程中不需要再有中間機構。

在正式發佈前,「中本聰」曾在網絡邀請過不少程式技術人員幫忙去完善論文中的技術,得到邀請的人當中,不少是電腦程式和密碼學的專家,他們看過這份論文後,都感到嘆為觀止,亦被它所深深吸引。

於2009年1月,比特幣由紙上理論,步入了真正的實踐,整個比特幣網路終於正式上線,踏上世界舞台。「中本聰」第一步是測試用戶端軟件,確保用戶能使用網絡,及確保網絡正常運作。過程中,「中本聰」運用比特幣的用戶端軟件,進行「採礦」( Mining ),產出「第一個區塊」(Genesis Block ),從而得到了第一批挖礦獎勵,當時創建一個區塊 ( Block ) 得到的獎勵為50個比特幣。

區塊鏈 ( Blockchain ) –
加密貨幣的底層技術、大眾的電子記帳資料庫

ef6d840774f8b1401fd2606cf3aa7af9%2F15f98bfca001816f8003eba0ec3dfa3c.jpeg

Image Source

要進入加密貨幣世界,必先要了解區塊鏈 ( Blockchain ) 技術,因為這是比特幣和其他加密貨幣的價值核心。區塊鏈可比喻為一本交易帳簿,這本有帳簿幾個最重要的特色:

第一,核心的宗旨是去中心化 ( Decentralization ) 帳簿,再不需要中心機構管理。由第一筆交易開始,所有紀錄都會分散式儲存在網絡中不同的參與者( 節點 ) 上。每位參與者都可以擁有網絡中整個交易紀錄。整個區塊鏈的系統沒有依靠第三方,基本上是由網絡上所有參與者一起維繫,因此帳簿內容不會受任何單一個人或組織所干預。

第二,不可竄改性。因帳簿不是由單一個人或組織所擁有,惡意修改的機會自然減低。同時,區塊鏈技術運用密碼學Hashcash 演算法,透過改變算法中的函數,無法輕易回推算出原本的數值,使惡意破壞者不能輕易竄改交易中的資料。

第三,不可逆的特性,區塊鏈上的信息是不可撤銷的。當交易要求出現後,此交易也會廣播全網,各個節點便會進行核對,得到六次確認以上,就會永久寫在區塊鏈中。

第四,匿名性,交易時,雙方不需要表明自己的身份,只需要提供區塊鏈上的錢包地址,就可進行交易。交易過程中,只知道雙方的錢包地址,卻無法知道這個地址背後對應的是那一個人。

區塊鏈的基本運作原理,會留待下一篇文章講解。

區塊鏈的特性,為點對點交易系統提供了一個可信的環境給用戶端,而「比特幣」就是以加密貨幣的形式出現在區塊鏈技術上,令交易正式實踐。

比特幣的目的 –
一個社會經濟實驗、點對點的交易系統

2008年9月,大部分信用評級機構都給予AA級的雷曼兄弟倒閉,引致投資的市民得到嚴重損失,大部分人對金融機構完全失去信心。隨即金融危機更在美國爆發,並蔓延至全世界。而慢慢政府為了挽救經濟,推出量化寬鬆貨政策QE,大量印鈔票,令市民手中的國家貨幣眨值,物價急速上漲。而這些都是貨幣權力中心化,以及對中間機構過於信任所引發的問題。

而比特幣的論文出現,巧合地發生在這次金融海嘯之後兩個月,所以便有人將兩者關係連在一起。無論如何,比特幣的出現就是為了實踐去中心化( Decentralization ) 貨幣,避免了單一機構控制貨幣的問題,同時也提供真正點對點的交易系統,再不需要中間的信任機構 ( 例如傳統銀行 ),交易雙方直接在比特幣網絡上進行交易。

Sort:  

我能说啥,无论在哪里挖矿,币价不行,那挖到的矿就不值钱了。

写得好,期待下一篇

很棒的文章!

Coin Marketplace

STEEM 0.21
TRX 0.24
JST 0.036
BTC 98871.28
ETH 3062.00
SBD 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