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通过造车,把小米品牌做成了

in #xiaomi2 months ago

1 年前,小米 SU7 发布前夕,网友们看到民间和官方泄露出来的照片,看到车身尾部的「小米」和「xiaomi」标志,还有前舱盖上的「mi」logo,再加上雷军预热小米首款汽车不会很便宜,9.9 万元交个朋友的价格绝对不可能,所以网友们还是有点不乐意。

不乐意的第一点就是,小米造车应该换个牌子,小米品牌听起来不高端,实际上也不那么高端。

不乐意的第二点则是,雷总造车,是不是有点飘了,背叛群众了,不和大伙交朋友了?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米冲高」是一个类似于「屡败屡战」的词,自十多年前小米手机和 1999 元深度绑定之后,这个数字就成了小米的杀手锏,同时也成为一种枷锁。说好听点,抹除渠道溢价,通过电商销售的性价比模式,让小米小成,不好听的话就是,「得屌丝者得天下」的时代,小米品牌和小米用户的价值都是不够高的。

这也是为什么小米 Note 发布,初次尝试突破 1999 元价位的时候,外界有些哗然且手机最终战败的原因:米粉只是长大,并不是有钱了。而其他人,并不认为小米品牌的手机可以卖这么贵,即便它也只是小心翼翼的把顶配版价格定在了 2499 元。

image.png

哦对了,小米 Note 当时还尝试了女性市场,推出了女神版,但同样铩羽而归,在 OV 面前不是一合之敌。

后来,小米尝试了很多方法,来让小米品牌走出性价比,屌丝和低端的印象,比如推出 Redmi 品牌,把性价比的衣钵传出去;继续推出小米 Note 2 系列,并且请来了梁朝伟代言,塑造优雅商务的形象;和徕卡联名,让小米数字系列成为高端机的一员,再推出 Ultra 系列手机,不求出货量,但求一个机皇的名号。

image.png

可以这么说,在小米造车之前,小米手机的「米冲高」算是略有小成,但小米在汽车领域的品牌号召力,还需商榷,这也是开头大伙疑问的由来,小米在汽车领域,算大牌吗?

手机跨界到汽车,肯定是要交学费的,哪怕是华为,也在问界身上也交了不少学费。

类似的,小字辈里的小鹏也差不多,也是很多网友表示,自己不买小鹏汽车的原因,不是因为车不好,而是这个牌子听着就不够高端。

只不过,这两个一度都不被看好的「小」字辈在最近都相当争气,一个初生牛犊仅依靠一款纯电轿车就成为新势力的 Top3 选手,一个则从销量低谷走出,连发爆款,成为新势力销冠。

于小米而言,小米 SU7 的热销,打破了汽车行业不少的迷信思维,比如说纯电和运动取向的轿车,不如增程和家用取向的 SUV 好卖,小米 SU7 等于是顶着三个 Debuff 把事情做成了。

可能雷军自己也没有想到,小米 SU7 以试水的姿态进场,结果掀起了惊涛骇浪,行业风向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像是魏建军等曾经不太出现在大众视野的老板,开始勤奋直播出镜,拉近品牌的路人缘,而在一定程度上,小米 SU7 也奠定了行业对于纯电产品的信心,毕竟小米 SU7 是相似价位段里唯一卖得比 Model 3 好的纯电轿车。

2022 年,在小鹏内部被寄予厚望的小鹏 G9 上市,但是因为杂乱的 SKU 设计,用户需要在复杂智驾版本和续航版本中进行复杂的排列组合,最终导致本该大爆的产品没有成为爆款。

小鹏的惨痛教训成为业界的宝贵经验,各家车企设置各种 SKU 的时候,更加注意降低消费者选购的门槛,到了小米这里,情况又发生了一些变化。

小米 SU7 分为普通版,Pro 版和 Max 版,20 万出头,到 30 万左右,Ultra 版本另算,实际上对于消费者来说,Max 版是最好的选择,同时也是小米卖得最好的版本。

小米 SU7 上市一个多月之后,锁单近 9 万辆的时候,雷军曾经透露过,小米 SU7 各版本中,Max 版订单占比达到43.16%,Pro 版本和标准版分别占到 28.7%、28.57%。

也就是说,消费者面对小米 SU7 的时候,基本上只有一个念头:买最贵的那个版本就好,除非实在是买不到,或者买不起,因为最贵的,是最值的。

小米和雷军没有放弃性价比,但对性价比的理解,更深刻了。

image.png

小米 SU7 Ultra 呢?

更有趣的现象出现了!即便是小米 SU7 Ultra 有大量现车可供选购,但仍有海量的消费者宁可等待生产排期,以及多花 4.2 万元选购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也不买普通前舱盖的现车。

image.png

小米 SU7 Max 版本的大卖,以及 小米 SU7 Ultra 这个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的独特吸引力,说明小米汽车现在的消费者,再也不是那些对配置精打细算一番,然后选购入门款的人群了,而是对情绪价值,社交价值更为看重的人群。

简言之,当消费者愿意为你的产品「多花钱」的时候,你的品牌也就成了。

在小米 SU7 Ultra 上市发布的第二天,我的一个朋友,之前是保时捷车主,现在是宝马性能车车主,对新势力抱有一些天生鄙视的中青年交际男性,在我的介绍下,打开了小米汽车的小程序,尝试选购小米 SU7 Ultra 看看配置情况。

image.png

在短短十分钟的时间里,他完成了质疑小米,理解小米,爱上小米,如果有钱并且老婆不反对的话就会下单小米的转变,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小米 SU7 Ultra 非常厚道,别家要选购的,它标配;别家 100 多万可能才有的配置,它也标配。

老车手的感觉是这样的,社交网络上看完整场小米双 Ultra 发布会的年轻人也是差不多的感觉:

虽然我买不起小米 SU Ultra,但是雷军就是有一种魔力,让我觉得 50 多万的车竟然不贵?!

image.png

再回过头来看看,2018 年雷军说出那句「做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的产品」时,大家还以为「厚道」只是「便宜」的委婉表达,但现在来看,30 万的小米 SU7 Max 也很厚道,50 多万起的小米 SU7 Ultra 也厚道,哪怕时是要花 4 万多选装的一个前舱盖,也可以说厚道。

这就是为什么说小米品牌在小米 SU7 Ultra 上市发布之后完成了进化,因为小米品牌不再是一个「因为便宜,所以值得」的品牌,而是一个「贵,但也值」的品牌。

佐证小米品牌因为雷军造车完成进化的数据则是雷军自己透露的,去年国内售价 50 万元以上的轿车一共卖出了 12.1 万辆,小米 SU7 Ultra 上市 72 小时大定订单突破 1.9 万辆,锁单量达 1.08 万辆。

除了产能,没有什么能够限制小米汽车了。

image.png

相应的,则是一些传统合资品牌,或者海外汽车品牌,开始缩减产量,甚至关停工厂了。

以及,一些豪华车品牌开始降价了。

在小米 SU7 Ultra 正式发布前,从路特斯 Lotus 改回莲花品牌的莲花汽车宣布对旗下的 ELETRE 纯电豪华 SUV 和 EMEYA 纯电轿车进行降价,起售价从由老款的 72.8 万元和 66.8 万元降至 54.8 万元和 52.8 万元。

需要说明的是,莲花汽车的入门纯电车型虽然价格大降,但同时配置也有所降低,严格意义上不太算背刺老车主。

但是就在去年,莲花汽车 CEO 冯擎峰还表示,莲花汽车定位是百万级豪华车品牌,不参与价格战,毕竟虽然莲花销量一般,但历史上还是和保时捷以及法拉利齐名的品牌。

如今莲花的车型步入 50 万元区间,引起了不少花了大几十万近百万买旧车型车主的不满,同时也没有让潜在消费者感觉值得。比如售价 52.8 万元的入门版莲花 EMEYA 600 纯电轿车峰值功率为 450kW,零百加速 4.15 秒,标配 20 英寸轮毂,不配尾翼;相较之下,售价相差无几的小米 SU7 Ultra 的峰值功率 1138kW,零百加速 1.98 秒,标配 21 英寸轮毂和电动尾翼。

这样一对比,消费者感觉小米 SU7 Ultra 更值了,而作为对比的品牌,就显得「不便宜,也不太值」了。

品牌崛起之路的背后总需要一些背景板品牌,曾经小米手机背后,有 HTC、LG、索尼这些辉煌过但也没落了的手机品牌。

image.png

与此同时,当你的品牌成了的时候,曾经看不起你的品牌会选择和你站在一起,或者干脆强行蹭一把。

Coin Marketplace

STEEM 0.15
TRX 0.25
JST 0.032
BTC 93692.40
ETH 1795.98
USDT 1.00
SBD 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