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生活 - DAY 1
倒退回今年过年的时候,想用文字记录一下:
噼里啪啦的鞭炮声,而不是闹钟,让我睁开了牛年的第一眼。
鞭炮声或近或远,远的像密集的雨点,近的犹如震耳欲聋的雷声。龙潭村的村民们,纷纷迎接他们的牛年。
昨晚,我8点不到就上床了。这是我近来夜生活通常开始的时间。床尾便是墙,挂有2米2宽投影白幕一张。看电影是每夜不可缺少的夜生活,比性生活更固定。每当夜晚来临,我心头总会升起一股幸福感。有人说,电影荧幕不是一堵墙,而是一片天空。当电影画面开启,你便在天空翱翔。
我已经好多年不看春晚了。也不刷微信朋友圈。电影,令我内心笃定。昨晚看的两个电影,一部是经典的超现实主义邪典之作《圣山》,一部是将音乐与故事情节进行了史无前例创新性结合的音乐片《迷墙》。看完11点30,性爱跨年吧。在与她的身体的缱绻缠绵里,只听鞭炮声渐起,越来越密,让我从迷醉中唤起一分清醒,『哦,快12点了。』我说,继续被窝里的甜蜜事业。后来,鞭炮声渐歇,事业也告一段落,看表,12点10分。不久后睡去。
今年是我在福建龙潭村的第三个春节。也是我爸妈跟我一起住的第二个春节。去年接他们从黄冈到福建过年,到龙潭的第三天,武汉和黄冈相继封城。他们跟我生活了整一年。因为身体的原因,他们决定,等天气暖和一些,他们回老家去。
我爸是闲不住的人。这一年,我给他找了两片菜地,每天种菜是他生活里的重要内容。『你走菜地怎么办?』『你接着种呗。』我爸这样回答我。
他让大学毕业在城市混了许多年混得还算有名堂的儿子,接他班种地。
好吧。也无不可。
甚至这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
我爸种菜这一年,我基本上只是一个观众。
我在龙潭村生活2年半了,其实,又何尝不是一个观众?
虽然每天在这片大地上蹦达着,享受这里阳光,空气,土地的滋养和润泽,但我真正亲近过这片土地吗?
报舍刚修好时,我花1500元在县城购置了20几盆花。平时疏于打理,尤其最近遇上最寒冷的冬天,那些花儿,基本上都成枯草了。
罪孽呀。
每次散步在山间野外,被绿色包围。但我根本认不出一两种植物来。在我眼里,它们无非是果树,野花,野草。
前些时,我下了个决心,先好好识别、认识龙潭的100种植物,做下笔记。从一个植物盲,变成一个认识几种植物的人。
拜一个很好用的笔记APP所赐,我爱上了记笔记,记随想,用笔记和随想去记录、去探索关于外界和内心的一切。如今,一个月不到,我笔记上记录的植物超过40种了。
如今走出门,走进旷野,会马上认出好几种植物,走进大自然,就像在串门。当你认识一种植物,你会更加关注它的存在。它的丰富的美感会进一步进入你的内心,与你连接。这是神奇的。
我在乡村生活有许多便利。我应该充分利用这些便利。
比如没有有形的压力,我可以更加自由地探索外在和内心。
在乡村,时间的脚步更慢,我应该更加感受生活的细微之处。
什么是生活?生活是一粥一菜,生活在举步和呼吸之间。
过去,受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思想的引导,人变得不爱好体力劳动了。做饭是负担,吃饭是某种为了获取营养的纪律性活动,唯有读书学习、上班挣钱,天经地义。即使有时的劳碌操持,也视作无可奈何之举,并不享受那个过程本身。
甚至当初拼命通过读书走出乡村,来到城市,也是为了逃避以劳动为基本生活形态的生活方式。
而今,某种机缘之下,自己再次投入乡村生活。但在过去的惯性思维支配之下,仍然忽略了生活中很多基本要素。
使自己成为了某种意义上的生活看客,生活的陌生人。
自己种的花,枯萎了;
当初精心打造的空间,凌乱了;
一日三餐,也不怎么用心打理,能借他人之手解决,就很少亲自动手。
甚至在龙潭呆的这两年多里,基本上很少走得更远一点,更野一点,虽然四周都是山,却很少产生去爬爬山的冲动——直到最近。
好像生活中,总有比这些日常因素更重要的东西,等着我去思考,去处理,去经历。
最近半年有所改善。亲自动手修马桶,修坏掉的电灯,从中找回了日常生活本身的乐趣。
随着爬的山头增多,认识的植物种类增多,生活中的小惊喜也不断增多。
三个月前犹豫再犹豫,最终入手了一套手冲咖啡设备。现在证明,这是个明智之举。网上选取合适的咖啡豆,每天手动磨豆,给自己和朋友冲泡一杯咖啡,闻着屋子里久久弥漫着的咖啡香味,觉得生活中多了一份幸福感。
所以,我决定,尽可能地认真对待生活中的日常小事。
我要让我的小花园重新焕发生机。
我要在一粥一菜中体验生活的乐趣。
我要踏遍四周的山野,去探寻大自然的秘密。
我要好好接手我爸的菜园,规划一下自己想要种的蔬菜和水果,研究土壤植物和农事,吃上自己亲手种的菜。
我要与有缘相会、相聚的朋友好好地连接。不把和朋友交流视为一项负荷。
当然,我也要努力多看一些好书,好电影。
并且,我也要追求生命中的大目标。2021年我给自己规定的一个目标是:在龙潭村,用手机,拍一部电影。不是业余玩票,要尽可能地体现出专业性,要有进入市场流通的潜力。
所有这些,我都想通过一日一日的文字记录,并分享出来。一是激励自己,二是借助这些分享,连接有缘人。
所以从这篇文字起,我想坚持写作发布可称作『乡村生活』的文字。
里面还会像过去那样谈书,谈电影,谈我的思考。只不过,多了一个维度:乡村生活。
并且,『日记』性质,也给我划定了一个驰骋的疆界。
我希望这些看得见炊烟的文字因为融入更多日常生活元素而显得更有质感。同时,我也希望给自己一个笔耕不辍的理由。日记嘛,最好是天天记。我希望,这个『日记』,我能先记录满365天再说。
提到乡村,容易让人想象成或形容成『诗与远方』。昆德拉所提出的『刻奇』(韩少功翻译为『媚俗』)如今已是主流文化心理。几乎每一个希望赢得关注、成为网红实现自我经营利益的人都存在着某种造假和自我粉饰的冲动。从自媒体的视频和图文里看到的『诗与远方』式生活,往往与现实差距很远。我希望我的日记,尽可能真实还原我的实际生活,以及我内心的真实思考。
在我看来,真实,以及追求真实的努力,是这世间唯一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也是所有真正堪称艺术家的人所追求的最大目标。我还称不上是个艺术家,我希望有朝一日,我能成为被一些人喜爱和尊敬的艺术家。
今天是牛年的大年初一。我希望我能够一天不落,记录到牛年最后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