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观:央行发钱,你的钱包也在涨吗?
这周我学习了一个简单公式,闲聊下最近的经济动作。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生活成本越来越高,可你的工资却不见涨?为什么房价飞涨,普通老百姓却越买越困难?
货币供应量(M)×其流通速度(V)= 商品和服务的平均价格(P)× 商品和服务的数量(Q)
回头看看2022年末相比2021年末,央行竟然印发了28万亿的货币,相比21年底的19万亿,多印了不少,到2022年末的货币总量达到了惊人的266万亿!你会不会疑问,这28万亿的钱都去哪儿了?
原来大部分被送进了银行,2023年银行存款新增26万亿,让人有些哭笑不得。老大哥发钱是为了刺激经济,促进消费和投资,可这些钱却躺在银行里冷冷发霉。是不是觉得有点浪费?
不要以为这28万亿的货币都直接进入市场流通,其实大部分都是数字在银行数据库里的记录。马斯克说得对,"money is only a record of database",这就是现代货币的本质,只有在交换中才能发挥真正的价值。
那么,货币供应量增加,但市场上的钱却不见增多,怎么办呢?央行只能通过调整利率来控制钱的流通。"降准"或"降息"是其中常见的手段,借钱利率低,存款利息也低,这样你会觉得存银行不划算,更愿意贷款消费或投资,这样就会让货币流通速度增加!
咱们来看个场景:小明和小华都存入了100万,但小明决定要买辆新车,取出了50万,而小华是个有远见的创业者,他向银行贷款100万并投入到生产中。结果是,市场上有150万在流通,而如果大家都只存不动,市场上只有0元。
这里需要明白,商品和服务数量(Q)是由生产力决定的,而生产力方面现在国内已经有很多企业处于生产力过剩阶段,不需要大规模增加投入;同时,消费需求也在下降,乐观预期在下降,生育率下降导致人口减少,老百姓对于商品需求不再像过去那么旺盛。
既然Q减少,那么P,即平均价格,必然上涨!不同的消费类别,P涨幅也不同:房产、普通必需品消费、新科技消费和金融投资,都会受到影响。
货币供应量(M)×其流通速度(V)= 商品和服务的平均价格(P)× 商品和服务的数量(Q)
你可能听说过房价疯涨,但现在政策已经明确,房住不炒。房产投资的时代或许已经一去不复返,不可能再大规模的获取20甚至30倍的回报。未来20年,要想获取超额回报可能只能寄希望于核心和超大城市的优质房产,并且回报率不可能是10倍20倍了。
下面讲一个小故事:
在30年前,小A和父亲从农村搬到一个小镇定居。起初,他们在镇上买了一间房子,虽然价值不高,但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安稳的生活环境。然而,5年后,小A和父亲商量后,决定卖掉镇上的房子,将家庭搬迁到市区。尽管市区的房价相对较高,他们还是购买了一间老旧破小。时间过去了10年,小A的儿子长大了,考入省会城市的大学。为了让儿子能在省会定居,一家人毅然决定出售老家的破小,在省会购买了一套相对较小但价格昂贵的房子。儿子背负着80万的房贷,开始了新的生活。
随着时间的流逝,15年后,小A的父亲也去世了,小A的孙子也成长为一名大学毕业生。喜讯是,他被一线城市的一所知名大学录取,并找到了一份心仪的工作。然而,进入一线城市的房价却让小A一家再次陷入苦恼。他们不得不不惜代价,出售位于省会的房子,勉强在一线城市买下一间老破小,但背上了400万的巨额房贷。小A一家每一步都是不得已而为之,被迫陷入连续的刚需困境。
与此同时,一些生于一线城市或当时具有远见的人,则见证了央行发钱的历程,并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购置了房产,甚至是投资了多套房产。他们因此获得了可观的回报,甚至不少人已经run到国外享受生活。
这就是过去20年,房地产市场作为巨大的经济增长引擎,发挥了它的作用。李嘉诚最近也抛售了一些房产,这足以说明房地产作为上一个时代的经济增长引擎,已经成为历史!
普通老百姓的必需品消费也不会大规模大幅度上涨,因为这关系到吃饭问题!除非工资大幅提升,但这恐怕是难以实现的。
不要忘了,股票金融市场也是商品可以买卖!!
老大哥在房地产上的招基本打完了,发现效果不佳!普通必需品等不能随便大幅涨价,中国的通货膨胀还是目前做的比较好的国家。那么只能启动第三招,这招也符合国家未来发展趋势,就是民营企业、科技创新。金融投资对于民企、科技创新是非常重要的,就类似美国的华尔街和硅谷。
现在,央行已经多发了28万亿,虽然没有直接发给你!但是大家一定要“在场”!不然别人发完了,交换完了,你才过来围观,就晚了!
最后,要强调投资需谨慎。投资并不是简单的围观和抢购,这需要理性和谨慎。记得我小时候,街上的邻居举办婚礼会撒喜糖,但不是只要去围观就能得到喜糖,抢得到也不一定不摔倒。
投资需谨慎!挣钱哪有那么容易!
如果你觉得有价值,欢迎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