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道管理》摘抄

in #manager7 years ago

西方是管理科学,而中华民族一直崇尚的是——管理哲学;科学是分门别类,而哲学是包含一切的,因为中国式管理不是简单地数理化式的管理科学,而是形而上学的管理艺术,乃至哲学。管理哲学是虚,管理科学是实;中国式管理是虚以控实,只有两者相结合才能达成最好的效果。同样的管理方式若是通过不同的人,其结果也会不同;其中最大的不同就是管理人员的“管理态度”,乃至管理哲学。
《道德经》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无”并不等于“零”,而是一种幽隐而未成形的潜在能力。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所有管理措施,都产生于管理者的决策(有),而决策则来自管理者心中的理念(无)。
荀子:“虚一而静”
虚,不要让自己的心灵黏着固定在任何一个特定的方向上,心理不存在任何偏见或成见,才会“虚”心听取同仁的意见,接受同仁的参与。“一”是“纯一无杂”,管理者的心中不能存在乌七八糟的冲突、矛盾和纷争,要把它们通通化掉,只剩下统一的目标和原则。保持方向一致,管理者才能冷静,做出正确的判断。虚一而静,才能发挥无限的妙用。——空杯心态
————所以一个有成见的人、有主见的人,他是学不到东西的。只要把自己的脑袋放空,才能装进去新东西。管理者能够不固执,便会十分谦虚地请教,以冷静的态度,依据安人的目标,来达成正确而有效的决策。

什么是领导?领导就是抓心!

管理五个关键点:修己安人、本末终始、格致诚正、修齐治平、德本才末

管理的理念,是决策的原则,不可以变来变去。
管理哲学一定要虚,才能够十分灵活,非常灵光达成“虚以控实”的目的。

我们要有一个“常道”作为调整,变革的依据,但是不能把自己困得死死的,而要根据这个常道,经常随机应变,因时制宜,就会越来越通。

管理有两个极端,一般人都是二分法,最怕就是极端,不是那端就是这端,根本无法兼顾。
要再做决策之前,没有任何自己的想法,抱着一种大家看着办、大家商量的态度,这样才能听进去别人讲的话。
——天下的人多各执一察(端)以自耀。—庄子
管理者如果是财务出身,很容易他的财务经理就要废掉,一来管理者不会尊重财务经理,二来会替财务经理做很多决定,然后是他一无所长。其实很多时候,过去的经验并不适用于现在,这是作为管理者最要注意的。

管理者的智慧,表现在他持有的“常数”,能够“有所不为,有所不变”,然后面对诸多变数,适当调整自己“有所为,有所变”。

管理者必须先有清楚的头脑,才能够应“时”而造“道”,在现代的环境中,找出合乎自己要求的管理大道。————头脑清楚,其实就是观念正确,是成为管理者的先决条件。

“空”不是“空无所有”,而是“空无多有”。
我们最好能够要求自己归零,以便从头出发。先把自己放空,然后我们才能听进去。

“我的管理哲学是什么?”——管理哲学就是对管理经验进行反省的活动,以寻求一个透彻、协调的及系统的管理观。管理者持有一种批判、怀疑精神,将管理科学以及其他相关科学如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研究所得的有关管理的论点,加以思索和研究,分析其是否合理,能否融会贯通,并谋求调和统一,使其成为管理可依循的理念导向,这边的除了自己的管理哲学。
管理经验+管理科学+其他学科相关论点=协调统一以形成自己的管理者哲学。
反思管理理念:
第一,你现在的经营理念是什么?
第二,如果你是被管理者,你喜欢你老板持有这种经营理念么?
第三,你究竟喜不喜欢现在所持有的经营理念?
第四,你真正喜欢的经营理念是什么?

学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方面学习别人,一方面思考自己,才能总结出属于自己的管理哲学。
如果一个人有诚意,就很容易了解到宇宙的真相,很容易深入体会别人说的话。有知识的管理者,才能够从对方的话中,寻找到合理点,才能够就两端提出问题,反问到底。
要做到诚恳,就要站在对方的立场和心态上思考问题,切不可从自己的立场出发。

《中庸》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管子:凡言与行,中以为纪。
程颐:中即道也。
中,即为合理;中不是两极端取中间!!!人们也误会中庸的意思了,中庸
中就正,正则公,公即大,大中公正的人便是君子。
中—时、位;中意味着管理者要随时保持合理,根据时间变化,根据所处环境和身份,做出最合理的决策。
中国人的“中”与“和”,就是大家都没有意见,大家有意见,那就进一步商量,我们把它叫做“协调”。协调不是折中,一件事只要有人反对就说明一些问题,但我们不可能求全。如果有时间就多考虑,没有时间就当机立断,因为再拖下去,他就会变,就会夜长梦多。
凡是用二分法思维的,在中国社会都会吃大亏的。
凭良心者,心想事成;凭私心者,事与愿违。
人心大多偏私,道心才能大公。

管理者要约法三章,多了规矩太细,员工记不住;找到几个核心的规章制度,让员工信服遵守反而效果更好!约法三章核心是要抓住重点,不重要的让员工自己去发挥。掌握要点,让部署举一反三,可以适应变数。
“重点管理”其实是非常重要的管理法则。我们做任何事情,首先要抓住重点。“
————本末轻重,先后缓急”
一个管理者要想让别人看得起你,第一个要注意:不管是多么繁杂的事情,在三分钟之内一定要讲完!
管理观念产生管理态度。管理态度影响管理的人伦关系,而管理的人伦关系,可以决定管理的效果。一切都由关系决定。
在中国历史上,没有一个搞个人应英雄主义的人物是会成功的。我们是打组织战,是有核心团队的。

我们一般人一听到部属说没有困难,就很高兴,但以后的情况就会一塌糊涂。因为凡是答应得很快的人,基本上都是没有信用的人;凡是会讲“我有些难度”的人,你就知道他是用心的人;凡是“我尽量去做”的人,都是应付的人。

中国式管理强调的是把人安好。只要把人安顿好,管理工作就完成一半了。
要做什么事先找人,找不到人就少动这个脑筋,因为最后的结果可能就是失败。

爱面子的人很好管,不爱面子的人就无从管理。
中国人问你问题的时候,其实他基本上是不会听从你的意见的。他只是争取你的支持,争取你的同情,让你觉得有面子,仅此而已。
问中国人觉得怎么样,其实结果一定不客观,中国考虑有利性大于公正性,对自己有利才是最要紧。

——————员工心理,才是决定工作成败的关键!!!!
中国人最有效的诱因就是:看得起,面子
管得合理,及时人性化管理。什么叫合理?————恰到好处。
合法不合法是固定的,合理不合理则是变动的。——“随机应变”
“理”-脸;“情”-面子;中国人“爱面子”更“要脸”,我们骂他人“不要脸”,乃是十分严重的事情,“不要脸”就是“不讲理”,谁都讨厌。

中道管理,追求恰到好处以便安人。依附“老天爷赋予人的本性‘管理,合乎人性需要,所以是人性化管理。

中国人有三个基本要求:对称、均衡、动态

一个好领导最大责任,就是让你的员工都能够很顺利的成长,这是最大的功德。

一、人性可塑,员工是可能改变的。只要用心塑染,员工可以变得十分理想。
——你期待他好,他自然就会变好。
管理第一招,就是要看得起你的员工。你看不起他,你就很难待他。因此你要看得起他,把他当人看,尊重他,多听他的意见,一切好好商量,这就是最好的人性管理。
二、员工如果关心工作,就会自动随机应变,以便寻求此时此地的合理解决方案。
中国人关心什么,就会把什么事做好。当然,中国人首先关注的一定不是工作,一定是自己的事情,所以作为管理者可不可以帮助员工解决好一些非工作的问题,让员工关心自己的工作,其实员工的自驱力就会被触动,就会自发的解决工作遇到的问题。
其实我们作为员工,有一个环节是最浪费时间的,就是中午吃什么?总会在上午某一个时间大家开始找中午吃什么,其实这个时间看上去微不足道,但是仔细想想,全公司50人,一人考虑十分钟,平均一个人一小时28;一年就将损失58000元。也就说,公司成本其实在这些细节上浪费的太多了。虽然说其他公司三餐上提供看似提高成本,但很可能是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同时提升员工满意度,让大家更关心工作。
三、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是人,彼此都需要了解和同情。
西方人比较理性,谁有道理就听谁的;中国则是面子最重要,反而你越有道理越被骂。
在推销产品时,如果碰到行家最好少说话。你不开头,他不知道你错在哪,你一开头,他就知道你差的很远。
道理是对方讲的,不是你讲的。
作为管理者,制定规章制度时,要让员工讲,这样的制度才算数。
总结:
1.承认他是人;
2.把他当人看待;
3.让他自己改变;

中国人其实是很主动的,主动表现就是很大方;如果中国斤斤计较,这时候其实是被动的表现。其实我们还是比较喜欢中国人主动,被动起来太讨厌。
————怎么进一步解释“主动”和“被动”
顺着我的意思,我就很主动;逆着我的意思,我就很被动!

安人是管理的成败之本;仁-安人;义-持经达变;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中庸》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西方强调以事为中心,而M理论强调通过正确的人,把合理的事情做好;先有人,再有事;事在人为,以人为本。
————西方人强调事本身,所以每一个人都崇尚寻找新的事物,再去创造;而中国看好别人在做一件事,就会思考为什么不是自己去做,因为他相信自己能做的比他人好,别人没有做成,也许他就能做成,他相信事在人为。而西方人讲究科学,如果看到一件事别人没做好,则会思考这件事为什么没有被做好,而不是人为什么没有做好;就像中国就会想这个人的问题,这个人为什么没做好。中国人强调人,而西方人强调事本身。

M理论的三大框架
—人性可塑,员工可以改变。员工是可塑的,员工的成长是管理者的责任。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塑造积极的工作氛围,帮助员工努力提升,帮助员工成长。
—员工关心工作,才能适时而变。管理过程是:确立目标和标准,赋予应有的责任,使员工实施应变,以求制宜,做到持经达变。切忌万不可离经叛道。
—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是人,应该互相了解和同情。管理者在管理时应该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组织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定位,而礼就是角色期待,每个人都能够按照角色期待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即为合礼的表现。——了解环境-找准角色-明确角色期待-角色实现-角色适时调整-合礼(符合角色期待)

当一个关心自己工作的时候,就不会不动脑筋,也就不会依例办理。
“办公”:不管结果的按照规定条文的方式去做。
中国人最怕就是你办公,我们要的是办事的人。环境在不停变化,我们要根据环境变动,不断调整,去修改前例规定,这才是真正的用心。

对部下约法三章。将心比心,才能达成默契,做好工作。

应变的目的,在求制宜,因此要以安为前提。能安的,才变;可能导致不安的,不要变。
我们暂时的不安可以换来长治久安,当然可变。如果没办法把暂时的不安变成安,那就搁置暂缓,也不能急。急于变化,就会越变越糟。

我们一定要尊重使用者,一定要“将心比心”,因为是使用者来决定企业的命运,是使用者评判产品的创新是否成功,而不是我们生产者自己。

管自己叫“伦理”,管别人叫“管理”,但是管是管自己,理是理别人;管理就四个字:“修己安人”。
安,不可能所有人一下子都安,需要先小安再大安;就需要用“利公心”去思考去做选择,从不得已的合理不公平,逐渐安大家。
中国并不讲究一视同仁,而真正在乎的是亲疏有别,长幼有序,只能做到公正,但是一定做不到公平,只能做到合理的不公平。但是这一切的评判标准不是跟我的关系和利益出发,而是从为公的角度出发。——“利公心”。
懂道理越多,说话越不敢用肯定的语气;懂道理越少,说话越武断。

老客户才能叫顾客,买一次就跑了就不是顾客。重点维系顾客,慢慢将新客户建立老客户关系,变成顾客。
客户心想“我是客户”,老板心想“我要是靠你我早饿死了”;如果不是常客,企业一般不会重视你。
但是顾客也希望讲究“亲疏有别”。
“客户重要”的观念一般只有老板有,部属和员工一般都没有,他们反而觉得客户少来,最好别来,他们想的是工资是老板给的,殊不知其实工资是客户给的。
顾客需要:货真价实、供应充足、态度友善、更新产品

与客户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如果只是客户关系,客户都是斤斤计较的。

Coin Marketplace

STEEM 0.20
TRX 0.25
JST 0.038
BTC 97161.42
ETH 3477.12
USDT 1.00
SBD 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