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金庸之心理训练法-使你掌控内心、增强自信 1

in #lifecn7 years ago (edited)

作者:supkzg。关注我一共有八期。

人类的负面情绪,多种多样,可以统称为烦恼。在不同的时代和社会大环境下有不同的表现方式,但它“令人痛苦”的这个本质功能,超越时空,无视阶层,永恒不变。
无论什么身份地位、无论美丑穷富,有几种逆境是无人能免的。它们分别是:老、病、死;讨厌的常在眼前;喜爱的常要分离;真正想要的常得不到。这些都是能令绝大多数人感到厌恶不快却又无法完全躲避的。
战争、饥荒年代,人为了如何躲避杀戮、寻找食物,而陷入长时间的恐慌和忧虑。和平年代,人们为了男女情爱、名利地位的得失,同样恐慌和忧虑。
财色名利以及其它任何一种有形或无形的利益,都可以引发人类的争夺,互相伤害甚至是杀戮,心中充满恶念,各种欲念紧紧缠缚心灵,得不到真正的幸福愉悦。
我们不可能做到让生活中永远没有逆境,但可以做到永远不因逆境而烦恼。
而本文的目的,就是帮助大家迅速建立起强大的心理素质。
让消沉、自卑的人,找到自己汹涌澎湃的心灵力量,体会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自信感受。
让浮躁、迷茫的人,树立起“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一般沉稳坚定的信念,为了建立起独立圆满、坚不可摧的心理体系而不懈的努力追求。
更要让心中充满悔恨、愤怒与怨怼的人,解脱一切心灵束缚,抚平所有伤痛。
这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环境、制度下都是必要的,因为它可以保证你的心理幸福指标永远处于最高水平。
所有人产生负面情绪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不能掌控自己的心念(意识),一切烦恼、痛苦以及不自信都由此而生。
  人的所有言行都是由心念决定的,而言行又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吉凶祸福,所以本文的根本目标就是帮助大家学会掌控自己的心灵,我们要力求做到"制"心,甚至是在必要时"停"心。
  也就是说,我们要做到,经过训练后,无论面临多么恶劣的情况,都能冷静、理智的控制情绪,尽量做到心中不愤怒、不悲伤、不忧惧、不焦灼,永远淡定从容,充满自信。并且在生活中通过尽量做正确的选择来趋吉避凶,提升自己的格局。
  因为金庸先生作品角色众多,性格各异,现实中人都可以找到与之相似之处。
  本文将借着大家对金庸作品的熟悉,以小说中角色的言行和心理活动为引子,阐述生活中我们应如何减少烦恼和痛苦,通过控制内心来获得强大的心理素质、提高自信心,转变理念以尽量避免逆境和伤害,并提高自己的格局,得到幸福和平安。
  所以,对小说情节和角色本身绝无褒贬、爱憎,一切都只是论证观点需要。
  本文阐述的心理训练法,分为三个步骤,一、看破,二、放下,三、自在。
  为何要这样排序呢?因为看不破就是痴迷,有多少种痴迷就会有多少种困惑、执著和痛苦。只有看破了才能放下,不放下就不能自在,不自在就得不到心灵的真正平静快乐和自由。
  郑重声明一点,无论我倡导什么观点,只是说这个方法适合我,也可能适合一部分人,但不可能适合所有人,希望大家尽情的质疑、剖析。
  "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我们绝不轻易排斥其他观念和方法,攀登一座高峰,一定有多个途径。
  有智慧的人,绝不会盲目崇拜任何权威人士和理论,世界上没有人能掌握所有的信息,看透所有的规律。凡是号称自己掌握了终极真理,企图用自己的思想一统人心的,不允许质疑的,必是极大的祸端。
第一章、人生三层境界
第一节、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我们以一张图片开篇。

这张图片很好的表达了禅宗里面的山水三段论。
  图片中,左面的那位就是童年时的我们,父母和老师给我们编织了一个阳光明媚、蓝天白云、春暖花开的世界,一切那么温馨美好,我们基本没有怀疑的能力。别人说什么,我们信什么,眼中只能看见事物的表象,这时候就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就好像《笑傲江湖》中的仪琳,《天龙八部》中刚下山时的虚竹,《书剑恩仇录》中的香香公主喀丝丽。他们生理上已经是成年人,可心理上却仍是懵懂无知的孩子,对人情世故几乎一无所知。
  生活中常有这种不了解社会险恶的人:他(她)们会随便借大额金钱、借车给他人;随便做担保人;独自搭乘陌生人的车;与不知根底的人交往过密,泄漏个人财产信息、家庭住址;与陌生人、网友或"朋友"带来的"朋友"酗酒到深夜,独处在封闭空间;帮"朋友"打架;等等。毫无防范意识,最终导致人身安全被侵害,财产受重大损失,甚至是被杀害。
  令人惋惜之余,也不禁想说一句,作为一个成年人,对可能有人身危险或大笔财物损失的情况一定要避开,要有保护自己的智慧,所谓"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古人早已经提醒了我们,可有些人就是不重视啊。
  成年后离开父母的保护,这社会对你来说就是黑暗森林,稍有不慎就会成为别人的猎物,安全意识、防范心理一定要学习啊,不能在潜意识里总是拒绝成熟,社会永远不会因为你纯真、懵懂就对你格外呵护,所以也不要奢望这个理由会得到所有人的同情和善待,世界上不可能都是宽容并且遵守规则的善良人,永远都会有抢劫犯、诈骗犯、强奸犯、杀人犯的存在,这个世界从来就没有你想象中的美好和公平。
  更可怕的是,一个普通人,在酒精或黑暗以及大笔财物等因素的诱发下,也可能突发犯罪,即便身边的熟人甚至亲人也并非绝对安全,80%的刑事案件都是熟人对受害人实施的犯罪。
  《射雕》中王罕与札木合欲伏杀铁木真,郭靖报讯,铁木真虽然怀疑,却也要严加戒备,原文:"铁木真身经百战,自幼从阴谋诡计之中恶斗出来,虽觉王罕与札木合联兵害他之事绝无可能,但想:"过分小心,一千次也不打紧;莽撞送死,一次也太多了!"命令次子察合台与大将赤老温:"回头哨探!"两人放马向来路奔去。"
  我们研究学问和面对生活处理一般事务时,要按照正常概率分析、决策,但涉及生命安全的事,只要有万分之一的概率,都要防备。
  好比说,只要有人因为边充电边玩手机导致爆炸,那我们就坚决不做这样的事;只要有人因为给亲朋做借贷资金担保后,借债人消失,担保人一生都要替他人偿还巨额债务,那么这种担保我们就万万不能去做。有些代价我们付不起。
  你要明白,只要利益足够大、风险足够小、各种诱因具备时,任何人可能会出卖或直接伤害任何人,不然,你以为"易子而食"的成语是怎么来的,你以为女孩长大后为什么不能和亲生父亲、哥哥睡在一起。
  亲生父母都可以为了活命将子女推向死亡,你以为还有什么恶事是人类做不出来的,所以,任何时间、地点,面对任何人,都不要彻底放弃自己的防范意识。
  当然,凡事不可望文生义、僵化理解,大多数正常情况下,正常的家庭中,父母相对于外人来说,还是一生中最可信任的人。
  每当有此类恶性事件发生时,都会有人提出,要大家学会保护自己,不要轻信他人,不要置自己于险地。
  这时就会有另一种观点跳出来说,你们不谴责犯罪者,反而怪受害人没有防范意识,这有碍于伸张正义。他们认为,真正的公正社会应该是,三岁小儿手托重金行于闹市,也不能有人觊觎、抢夺;绝色美女醉卧暗室,也不能有人动心、动手,否则就是限制了他们的自由和人权,他们认为,只要我不做违法的事,无论做什么都不应该有风险,不应该有人伤害他们。
  道理对不对呢,放在书本上是对的。放在生活中,稍有阅历的人都知道这种观点是多么脱离现实的空谈。提出这种观点的人,要么是真的单纯到幼稚,要么是居心叵测。要知道,自由度和风险度从来都是成正比的,法律和警察不可能24小时贴身保护你,有些场合只能靠你自己来预防危险,毕竟活着才是最重要的。
  还有些人遇事喜欢较真、讲道理,却判断不出局势是否危险,对方是否接近失去理智,自己是否有保护自身安全的能力。古语有云"天子尚且避醉汉",无论你占了多大的道理,与情绪随时失控的人争执,对你的人身安全都是危险的,因为对方很可能会直接武力攻击你。
  《倚天》中的司徒千钟和夏胄面对人多势众、杀气腾腾的峨嵋派,直斥其非,终招来杀身之祸,这就是例子啊,这二位也是在维护心中的正义,可是有一个词叫做"审时度势",要分辨出是否敌强我弱啊。
  就好比说,一个文弱青年,见到六、七个光头纹身、醉醺醺的彪形大汉随地小便,偏要维护正义,去直言谴责对方,那绝对是招惹祸端的行为,不值得提倡,我绝不是谴责这个青年的行为,而是提醒其他人注意安全。
  从政治层面上讲,真理只在大炮的射程之内。从生活中讲,与无理性、无道德的人发生争执时,真理就只在拳脚之间,没有警察这种国家暴力机器保护你,你又打不过对方的时候,就算你掌握了宇宙终极真理也没用,不肯退让,就一定会被打甚至是被杀,世事就是这么冰冷残酷。
  请不要说,为了维护正义就应该奋不顾身的话,那得是为了救人性命的时候才值得牺牲,其他的就一定要慎重再慎重。
  随便忽悠别人勇于斗争的牺牲,以大义害人,往往是身处高位者为了实现自己目的的谋略,一将功成万骨枯而已。
  真正应该倡导的是,珍惜生命、尊重生命。
  当然,如果你真的是发自内心的愿意为正义牺牲,那我尊重你是舍身取义的英雄,但我永远不会提倡所有人都去为了某些理念去牺牲生命,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平安的活着太重要了。
  再者说,正义这个定义不是那么简单的,要从更高远的角度去分析思考,这个后文会详细说明。
  我们绝不是说心怀纯真和正义感是错的,这是宝贵的品质,一定要藏在内心深处,并保持一生,但各种谋略和戒心一定要学会。
  退一步海阔天空,心理素质强大,有自信的人,绝不会在意一时的忍让,他明白自己的价值所在,不会因此而自我否定,所以韩信会忍受胯下之辱,而小混混会一言不合就拔刀相向,因为小混混没有其他的自豪点、自信点,只好靠滥用武力支撑自己。
  从有人类至今,互相欺骗以及恃强凌弱的伤害就没有停止过,没有人、也没有任何制度能彻底改变这一点。因为从整个人类的范围来看,人性中的自私和阴暗永远不会消失,虽然随着社会规则和法制进步可以淡化这种同类相残,但永远不会绝迹,我们的社会不是天堂,虽然目前是和平年代,但血腥和罪恶一直都在。
  我们当然应该呼吁政府用法律制约的方式尽量防范和制裁犯罪,也应该用弘扬道德的方式化解人们心中的犯罪欲望,但与此同时,我们更应该明白,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所以在一个道德和法制都不完善的环境里,还一定要通过自己的谨言慎行和足够的防范心理以及智慧来避免不法侵害。
  犯罪的人自有法律去惩处,对他们的惩罚和谴责自然就会运作,社会从来就不会姑息他们,如果他们没有受到相应的惩罚,舆论自然会呼吁严惩之。而提醒善良的人们学会保护自己又有什么错呢。
  就好比,无论何时离家,都应该锁好房门,因为我们无法预料小偷何时光顾;无论你如何遵守交通秩序,过马路时也要左右瞭望,因为无法预料别的车是否会闯红灯。对人际关系的风险就应该是这种心态去防范。
  大家可以看到新闻报道中,一些身家千万的富商,听信了银行工作人员高息揽储业务的谎言,在对方的热情规劝下,把钱存入该银行,结果大笔存款消失,这就是智慧不足啊。
  其实只要明白两个浅显的道理就不会上当,一是"天上不会掉馅饼。"高回报的东西一定有高风险,这是定律,不可被贪心蒙蔽眼睛。二是"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银行员工又不是你亲生儿女,极其热情的鼓动你,明摆着是有问题,他自己没好处,岂能如此卖力。
  我们没有能力去迅速改变社会,只能设法改变自己去适应它。穆罕穆德召唤大山过来,大山不动,就只能他向大山走过去,这就是大智慧。
  一个人如果能够平安到老并寿终正寝,中间没有因为自己的抉择而受到重大的伤害和挫折,那是一门高难度的技术,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了解人性中最深刻的善与恶,努力学习生存知识和社会规则,这种智慧也是强大心理素质的一部分。
  大唐重臣郭子仪在晚年,退休家居,享于声色。
  有一天,卢杞来拜访他,他一听到卢杞来了,马上命令所有女眷,包括歌伎,一律退到大会客室的屏风后面去,一个也不准出来见客。
  他单独和卢杞谈了很久,等到客人走了,家眷们问他:"你平日接见客人,都不避讳我们在场,谈谈笑笑,为什么今天接见一个书生却要这样的慎重?"郭子仪说:"你们不知道,卢杞这个人,很有才干,但他心胸狭窄,有仇必报。长相又不好看,半边脸是青的,好像庙里的鬼怪。你们女人们最爱笑,没有事也笑一笑。如果看见卢杞的半边蓝脸,一定要笑,他就会记恨在心,一旦得志,你们和我的儿孙,就没有一个活得成了!"
  不久卢杞果然做了宰相,凡是过去有看不起他、得罪过他的人,一律不能免掉杀身抄家的冤报。只有郭子仪的全家,即使稍稍有些不合法的事情,他还是曲予保全,认为郭令公非常重视他,大有知遇感恩之意。这个故事,年轻的朋友看了觉得可有启发?
  所以呢,对于这类朋友,推荐看一看《二十四史》、《资治通鉴》,如果觉得看不进去,那最起码读一读《增广贤文》上篇、《鹿鼎记》,尤其是《连城诀》更是必读,看看凌退思怎么活埋了女儿,戚长发怎么对待女儿和徒弟,万圭怎么杀了妻子戚芳。
  有善于思考的朋友,可能会提出疑问:"人性有阴暗,我们知道,但也有美好的一面,你只强调黑暗面,这不客观,目的可疑 。"请放心,我不会为了论证个人观点而歪曲或遮掩事实。这其中自有深意。
  其含义简而言之就是,一个人如果不能深入了解一切人性的残酷,那就无法保护好自己,就不能真正懂得珍惜一切美好,也无法具备抵抗重大挫折的能力,那就永远不能踏入更高的心理层次。
  再说直白些,就是提高你的心理阈值。当你了解"卧薪尝胆"后,就能明白当一个人为了争得利益时,可以如何恭顺到低贱谦卑、关怀到问疾尝粪的程度,如果信以为真了,就是他翻脸无情的时候。如果深刻理解了这一点,生活中谁还能骗得了你的感情和财物呢。
  当你对"人肉军粮"、"易子而食"、"骨肉相残"等见怪不怪后,你就绝不会因为亲朋好友或父母爱人的背叛、出卖而震惊不已,导致世界观、人生观崩塌而悲伤欲绝。和那些惨绝人寰的事比起来,这些小小的伤害岂不是太小儿科了吗,大可以轻叹一声:"果然不出我的意料。"然后轻松放下。
  也就是说,凡是别人对"我"残酷的,我们因为已经提前预料到了,可以尽量的无动于衷、平静面对,避免了过分的伤心或愤怒。凡是别人对别人残酷的,我们就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阻止并悲悯对方。
第二节、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图片中间那位就是踏入社会后,独自拼搏谋生,历练人心、世事的我们,开始看到了人性中的自私、背叛、懦弱、冷漠、残忍等等一切阴暗甚至是黑暗的东西,我们开始怀疑,开始颠覆过去心中对人性和世界的认知。此时就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比如令狐冲,从被师父岳不群怀疑他偷了紫霞神功和辟邪剑谱开始,一步步的经历,逐渐颠覆他心中曾经以为坚不可摧的理念,他发现师父没有想象中对他那么信任,正教也不一定是那么正,邪教也不一定是那么邪,世事很少有非黑即白的分界线,于是他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迷茫和纠结,各种观念在心中的冲突令他痛苦,为了排解这种痛苦,他开始有意无意的以放诞不羁的行为挑衅公认的社会秩序。
  比如救向问天后又结拜、五霸岗和左道群豪结交、大张旗鼓救盈盈等等,以前他虽然也偶尔有出格的行为,但还都是在岳不群可接受的范围内,也是他天性使然,而自从他发现岳不群派人暗中监视他之后,他对秩序的挑战才步步升级,他看到的人性黑暗面越多,反抗就越激烈。
  每个时代都有叛逆的年青人,他们的心理动机大体离不开这个原因,因为他们发现自己被骗了好多年,这种愤怒需要发泄。
  当然,年青人的叛逆,也有吸引他人注意以及想要和成年人争夺社会资源与话语权的动机,但对"成人"社会秩序的挑战是极其重要的心理因素。
  而这个山水不再是山水的阶段,也是分层次的,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节奏是这样的:最初是令狐冲、杨过式的反抗,然后是如同陈家洛、张无忌一般去强迫自己学习,试图搞清楚或明或暗的社会规则,从中获得名利、异性等社会资源。
  到了学习社会规则这一步,大体会有两个分支。
1、第一个分支是不适应竞争的。
  不适应竞争的大体可分为"被动退隐"和"主动退隐"两类,
(1)、被动退隐的就类似《连城诀》中的狄云,被残酷的现实劈头盖脸的连击,纵然靠一技之长获得基本的谋生能力,但精神上已经被摧残的千疮百孔,只能隐居深谷,他是身心皆退,纯死宅属性。
  再比如陈家洛,曾经自以为可以游走于黑白两道之间,左右天下大势。但和真正的政治人物比起来,他幼稚的如同婴儿,白白牺牲了自己的爱人,然后又拿得起放不下,受了挫折后一蹶不振,隐居回疆,郁郁终身。
  生活中的这类人,即便仍有工作谋生的能力,但内心因为各种原因,已经基本封闭,很难有真正的情感和思想交流,我们也会可以遇到这种极度内向,总是独来独往的人。
  再严重些的,就如同林朝英般抑郁,梅芳姑般扭曲,或者像何红药般自杀。
  最可怕的就是像李莫愁一样心退身不退,心灵完全闭锁,身体还在社会上参与事务,这种人没有底线,稍有挫折就心生怨恨,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报复社会,挥刀向更弱者,有些公交车纵火、杀害小学生的人就是如此。
  总之就是因为事业、感情等各种原因心理受挫,导致内心能量接近枯竭,没有信心和能力应对人际关系和工作带来的各种压力,只能选择各种方式的逃避(即便如李莫愁般疯狂的面对世界,本质也是一种逃避,其心态就是:我适应不了你们那种"正常人"的生活方式,那就尽力去破坏)。
  (2)、而主动退隐的,就要好的多,比如:神雕侠侣,绝迹江湖;张无忌专心画眉;令狐冲、任盈盈的琴箫曲谐。
  这个类型的人,就是他们有能力在社会竞争中生存,甚至是占上风,但内心深处是厌倦这些争名夺利的凡尘琐事的,所以选择淡出社会。生活中我们可以见到有些家庭,经济能力中上,然后就不再被工作羁绊,夫妻二人热衷于美食、文化活动、旅游、慈善等等,这就是一种心灵上的主动退隐。
2、第二个分支就是能适应社会规则和竞争的人。
  这种人也可分为两大类。
  (1)、第一类是洞悉人最本质的自私和逐利性,掌握人性中所有的弱点,对各种明规则、潜规则也了如指掌,把在社会上尔虞我诈、弱肉强食的技术练到炉火纯青,但一切行为只为名利,早已丧失本心。
  如果受教育很少,又身处市井底层,那就如同韦小宝五台山一行时,雇佣的向导于八,和任何人打交道都有自己的一套应对方式,该卑的时候就卑,该亢的时候就亢,该精明的时候就精明,该装傻的时候就装傻,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凡是办理事务中,一切钻空子、走后门、送礼拍马屁等旁门左道都做的得心应手。
  于八花着韦小宝的钱给自己添置新衣服,却说是给韦小宝长脸撑场面,韦小宝听了还觉得有理,韦小宝那是什么人,雁过拔毛的主,能让于八忽悠了,这说明于八对人心的掌握是精准的,抓住了韦小宝爱面子的心理。
  现实中,这种人,比较适合做中介、掮客、保险、推销、算卦、司机、导游等等,专门走南闯北或者和众多陌生人打交道的职业。
  我们有时会碰到这样的人,一眼看过去,满身俗气,满脸油滑,但却不太招人反感,因为他太会察言观色,说的每一句话都不会让你不舒服,即便明知道他是吹捧你,也会捧的恰到好处。酒色财气的知识样样精通,善于陪玩、陪酒、陪赌、陪大保健。
  如果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处身官场,那就如同《鹿鼎记》中的索额图,《飞狐外传》中的周铁鹪、江湖顶峰的'甘霖惠七省'汤沛,厚黑学练的出神入化,八面玲珑,左右逢源,无事时四平八稳,一喜一悲,一笑一怒,都是事先策划好的,即便"真情流露"时,也要利用这眼泪谋取最大利益;有变故时敢于当机立断,火中取栗,好处拿到手,又能两面不得罪。更高明者,还能在谋利之余获得忠厚之名,时常松松手指缝,漏一点好处给同僚、朋友、下属,大家还得感恩戴德。而真到了生死成败的大关口,那份狠辣决绝便会显露出来,没有不能出卖和放弃的人,哪怕是父母妻儿。所有人都不过是他的棋子,在他们心中,衡量成败的唯一标准就是名利的得失。
  生活中,在某些单位领导、富商、官员身上,你都可以看到这种特质。
  无论是于八还是索额图,这种人的共同特点是把"术"发挥到了极致,但"道"却是有极大的亏欠,他们看得透别人人性中的贪嗔痴,所以可以周旋其中、火中取栗,但却控制不了自己的私欲。因为不守规则,没有底线,生活中往往可以风光一时,就像赌桌上作弊可以赢钱一样。
  但尔虞我诈、丧德败行的事做的越多,将来反弹就可能来的越猛。就像老千出多了,早晚会败露,被人砍手砍脚就在所难免了。
  我们大家都可以看到,每年倒下的官场大老虎,富商、名人等等,他们的"混世"技术,哪一个都不差,否则也不能身居高位、聚敛巨资,可惜,智商虽高,德行不够,难免一败。
  (2)、第二类人同样洞悉人性和社会规则,对一切谋略心机了如指掌,但不会去主动侵犯他人利益,始终保持着本心不变,有着自己善良的道德底线,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也尽量容忍。但在退无可退的时候,可以毫不留情的以更厚更黑的手段去反击,在这种人心中,手段没有正邪,只看发心的善恶。
  典型的例子,就是潇湘夜雨莫大先生,可谓通达世事,任你江湖中如何风波诡谲,五岳剑派的掌门人可就只有他一个活了下来,他的武功虽强,但绝不是第一流的,靠的就是审时度势的智商。在能保住自己性命的前提下,便出手维护正义,若事不可为时便悄然隐去,"有道则显,无道则隐。"
  琴不离手,一曲潇湘夜雨催人泪下,有这样的艺术素养,说明他并非一般的粗鄙江湖汉子。对人生潇洒放任,对名利也看的比较淡漠,自然也不是如左冷禅一般内外皆黑的政客。
  而当有人突破了他的底线时,他决绝的一面就显露出来,他诛杀费彬时的手段可是绝对的阴狠诡诈,先是假意问好,骗取信任,待对方消除戒备心后,突施偷袭,将对方乱剑刺死。可读者没人会觉得他残忍,因为费彬残杀无辜的行为实在是恶尽恶绝,莫大先生是为了止恶而杀人,不是为了给自己争名夺利。
  再比如王重阳,一位久经军旅、开门立派的武学宗师,一生中应当是多以正道行事,否则,单凭武功也难以赢得东邪等人的信服,但临终前诈死诱敌,重创欧阳锋,这手段可不是光明正大。
  张三丰一向慈眉善目,宽和仁厚,但掌毙宋青书时,也没有心慈手软。
  简单说,就是这类人,都怀着菩萨心肠,但霹雳手段他们也都精通,只是轻易不会施展,也不会用来和别人争名夺利,而是只有当别人对他的合理合法利益或者公理正义侵害到忍无可忍的时候才会展示这种金刚怒目、杀伐决断之相。
  而这类人,只需再进一小步,便可踏入最高境界:"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
  浅显的说,就是当一个"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纯真少年/少女,彻底明白了一切人性阴暗面和一切谋略,开始控制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该笑时笑,该沉默时沉默,该隐忍时隐忍,该反击时反击,不再任性而为,遇事知道考虑好前因后果,他/她就逐渐进入了"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阶段,成为了一位成熟的人。
  成熟是好事,也是必须做到的,但我们坚决不能允许自己腐烂,为了生存,在对方蛮横无理的无止境逼迫下,一再忍让无效后,我们可以施展一些手段去防御甚至是反击,但不能发自内心的去认同这些尔虞我诈的心机。
  就好比说,军警可以去击毙一名危害他人生命安全的罪犯,但不能事后觉得很过瘾、很刺激,而是明白,无论什么原因杀死一个人,也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否则,就是泄愤甚至是变态,其心理动机就是恶的。
  曼德拉说过:"如果天空是黑暗的,那就摸黑生存;如果发出声音是危险的,那就保持沉默;如果自觉无力发光的,那就蜷伏于墙角。但不要习惯了黑暗就为黑暗辩护;不要为自己的苟且而得意;不要嘲讽那些比自己更勇敢热情的人们。我们可以卑微如尘土,不可扭曲如蛆虫。"
  这就是我们面对一切阴暗面,并暂时无力改变时,应有的态度。
第三节、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
  最右面那位,站的最高那位,就是有意识的提高心理素质的人,经过长期的阅读学习、思考吸收和丰富的人生经历,看穿世事真相,洞悉所有人(主要是自己)的一切心理变化,克制并逐渐化解所有的不良欲望,对自己心念、情绪的掌控到了如身使臂、如臂使指的程度,逐渐挣脱了繁杂俗事、名缰利锁、险恶人性等对人心的羁绊和戕害,达到了和光同尘、光风霁月的境界。所谓"出门一笑无拘碍,云在西湖月在天。"笑看红尘,洒然若仙,一切烦恼忧惧自此绝缘,再不会产生任何负面情绪。
  其心理素质渐进不退终可达到巅峰,强大的自信心坚不可摧。"仰首攀南斗,翻身倚北辰,举头天外望,无我这般人!""天上地下,唯我独尊。"任何场景处境皆可从容不迫,甚至可以堪破生死大关,笑对无常。
  所谓自信,就是对自我生命的本体认识与毫无疑惑的确信。自信不需要被任何人证明,也与得到或失去任何外在之物无关。
  禅宗《六祖坛经》有云:"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
  浅显的说,普通人要获得较好的自我评价,无论是从哪个方面去争取,或名或利、或相貌或学问或武力等等,都离不开外人的价值观和评价做参照,离不开外物做支撑,离不开他身处的社会环境或风俗习惯的认可。
  而心理素质强大到极点的人,必定是建立了一套自己独特的思想体系,认清自己的本质,确认无疑,坚不可摧,不假外求,所以,任何外界的人和事的冲击,无论顺境、逆境,无论失去任何人、事、物,都不能动摇他的情绪和三观,因为他不需要任何人的认同就能自我圆满。
  《神雕侠侣》中提到一位历史中真实的圣贤人物,王阳明(王守仁),他的心学几近于道,知行合一更是所有修心者必须做到的标准。
  你看他得到的评价"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几千年来能做到的人屈指可数。就算虚构的号称"文才武功,琴棋书画,算数韬略,以至医卜星相,奇门五行,无一不会,无一不精"的黄药师在世俗功业上也无此成就。
  如果你说金庸作品中没有提到王阳明,那就是没有认真读书啊。
  杨过受伤后初遇黄药师,欲独斗李莫愁,深夜打坐练气,突发长啸,此处便提到了王阳明。原文:"……黄药师当他起身穿衣,早已知觉,听到他所发奇声,不料他内功竟造诣至斯,不由得惊喜交集。一人内功练到一定境界,往往会不知不觉的大发异声。后来明朝之时,大儒王阳明夜半在兵营练气,突然纵声长啸,一军皆惊,这是史有明文之事……"
  所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水无常形亦无常势,随器而变其形,入方瓶则呈方形,入园瓶则呈圆形;水亦无常态,遇寒成冰,遇热化汽;遇平则缓,遇陡则湍;少可滴水穿石,聚则排山倒海,无坚不摧;潜润万物而无声,时常处于卑下之处;即便被沙石尘土混入,仍可通过沉淀或蒸发恢复清澈,水之透彻本质永远不变。
  王阳明一生经历就当得起"上善若水,随形而变。"八个字,为了追求真理,他可以不眠不休格竹三天,新婚之夜离家问道;奸臣当道可以勇而上书,谪贬蛮荒可以龙场悟道;领兵平叛可以狡诈专兵、阴谋破敌,回乡讲学可教人无数,留下传颂千古的心学,润泽后人。"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无论他荣耀还是落魄,无论手中握的是军旗令牌还是羊毫墨笔,他能倾情演好任意一个因果推动给他的角色,铁血名将和心学宗师两种截然相反的身份,于他并无半点心理冲突。如同水可以轻松装入不同形状的容器一样,随遇而安。但他那颗无善无恶的本心,如清澈之水从来未变,在知善知恶的良知观照下,坚持为善去恶。
  再比如《天龙八部》中,枯井中悔悟的鸠摩智,原文:"鸠摩智微微笑道:'世外闲人,岂再为这等俗事萦怀?老衲今后行止无定,随遇而安。心安乐处,便是身安乐处。'"
  现实中,特蕾莎修女的名言:"人们经常是不讲道理的、没有逻辑的和以自我为中心的, 不管怎样,你要原谅他们。即使你是友善的,人们可能还是会说你自私和动机不良,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友善。即使你是诚实的和率直的,人们可能还是会欺骗你,不管怎样,你还是要诚实和率直。你今天做的善事,人们往往明天就会忘记,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做善事。"
  世人修心,因性格、经历、文化背景不同,风格必定各有不同,或如"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般超然洒脱、不滞于物;或看破生死、鼓盆而歌;或随缘任运、率性适意等等,无论哪一种风格,他们之间不会互相否定。都是登上巅峰的不同道路而已。
  但到达巅峰后,本质皆有相通之处,如善处低位,谦恭温和,海纳百川;宽以待人,严于律己,尽一己之力扶危济困;按照自己当下的角色尽力做好本份之事,随遇而安;凡事但尽人事后不计成败得失;创造出任何事物、业绩,也没有占有或留恋不舍之心;心胸开阔不计较他人的冒犯无礼、横蛮自私;不为任何不能改变的往事而后悔;不迷信任何权威人物和主流理论;心境不被外界情境的好坏变化所左右,不惧世人毁誉等等。
  无论达到山水三境界的任何一层,其熟练程度和坚定程度也有高低之分,就好比同样是降龙十八掌,洪七公用起来和初学的郭靖打出来的威力绝对是有很大差距的。世上任何一门技巧和学问都需要长期的磨练,才能保持永不退步。
  所以,这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关键点就在于"忘",也可称之为"放下"。
  忘的越多,放下的越多,境界就越高。
  那么忘什么呢?忘心机、计较、虚荣、谋略、争斗、经历过的一切爱恨情仇等等后天虚假、外在之事物,放下对财色名食睡的执着。
  凡人所以起种种烦恼苦痛,皆因自身皮囊而起,也就是执着这个"我",因为有"我",所以有种种欲望,于是,无论对任何人、事、物的"得不到"或"已失去"都会使人心中如受烈火灼烧,无一刻平静安宁。
  修心之人,对"我"放下的越多,看的越淡,束缚心灵的枷锁就越少,烦恼自然也就越少。所以,道家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佛家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这都是人类智慧巅峰的哲学理念,对掌控心灵来说,其意义之重要,作用之强大,无出其右。
  如果说到放下,《神雕侠侣》中隐居百花谷的一灯大师,那是一等一的境界。原文:"一灯大师此时心澄如水,坐照禅机,对昔年的痴情余恨,早置一笑……"
  他与老顽童和瑛姑的纠葛称得上有血有泪,刻骨铭心。既有情伤,又有人命,还有内疚、悔恨等等,种种情感体验之复杂程度、痛苦程度,放在常人身上恐怕一辈子也解不开这个心结。
  不然哪有那么多的情杀案,两人一旦情变或分手,硫酸、汽油、毒药、钢刀都用在了对方身上,或者自残自杀,这种愚痴的思维,残忍的手段,低下到极点的格局,狭隘无比的心胸,当真是辜负了身为高等智慧生命的"人"这个称呼。
  但一灯终究是绝顶人物,自然也有绝顶的心胸,终于彻底放下过往一切,心中没有半点渣滓。
  当初相识时,他看周伯通就是周伯通,瑛姑就是瑛姑;后来,周伯通是与他互相亏欠的人,瑛姑也是如此,因为此时心中尚有私欲,二人便都是他的心魔,只要想到他们就会心境大乱,思如潮涌;最终他看到的周伯通和瑛姑就是两个熟识的人而已,而不是偷了他妻子又因为他见死不救死了儿子的周伯通,瑛姑也不是他曾经深爱并且出轨过的妻子又因为儿子死亡变成深恨他的女人。周伯通又是周伯通,瑛姑也又是瑛姑了,心中没有私欲,对方就不附加其他任何意义,如同平静的水面可以反映出毫无扭曲的明月,一切都是过眼云烟。所以他才能谈笑无碍地与老顽童和瑛姑一起,三人隐居终老。
  人一旦到了这个境界,无论是回首当年,还是眼下正在经历,再没有痴情余恨,再没有百般计较分别。为人处事无非是"饥来吃饭困来眠,冷来向火热向寒。""随缘不变,不变随缘""得失随缘,心无增减。"
  虽然对人世间一切苦难和人性中一切善恶了然于心,但绝无忿恨、计较。以赤子之心为人处事,不虚饰,不矫情,以局外人的眼光悲悯观照人间百态,悲欢离合。此境界就是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
  这层境界与上一节中的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区别在于,因为心中有坚定不移的理念,一切按照自己本心行事,任你千变万化,我有一定之规,不需要再费尽心机、绞尽脑汁的去应对复杂的世事人心之变化。不惧任何人欺诈,无论对方使用何等精妙的谋略,就按照自己的规矩做事,谨言慎行不贪心,那就永不上当。如同九阳神功的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他自狠来他自恶,我自一口真气足。
  因为通透一切规律,所以应对世事如同本能,如水流万里,平地则慢,悬崖则急,遇石起浪,不需要动心机,做人自然就返璞归真。
  说白了就是,看山水不是山水的境界时,还要"用力",看山水又是山水时,就是"随顺自然。"
  这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已经是普通资质的人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了。但修心路上永无止境。其实还有更高的层次。
  再进一步,可精修到世上本没有山,也没有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境界。居尘不染,处污常净。明心见性,不着一物,心如虚空,不染红尘。善恶不二,空有不二,生死不二。
  最接近这个境界的也只有《天龙八部》中的扫地僧一人而已,后期的鸠摩智或有希望,但按书中情节来看,毕竟略逊一筹。
  本节结尾处再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说明一下山水三境界的差别。
  假如,你是一位刚毕业的大学生,来到一个新单位不久,就有一位领导或资格老的同事私下对你示好,表达诸如:"我很欣赏你的人品和能力,以后我要尽量帮助你"等等此类的意思,如果你听了这些话,立即信以为真,觉得感动和温暖,那就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如果你听了以后,心存疑虑,知道天上不大可能会掉馅饼,对方如此拉拢一个新人,很有可能是要培养自己班底,又或者获得你的信任后利用你做炮灰,去出头做某事以达到他自己的某个目的。如果你是女性,还要提防对方对你心存不轨。当然,也有可能对方说的是真话,但无论如何,你要谨慎观察求证。这时就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如果你有自己坚定的三观和处事原则,比如说:任何情况下不参与他人的利益之争,不在背后说任何人的坏话,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不轻信许诺,不贪图眼前的蝇头小利,坚决不做违法和违背良心的事;永远不喝酒,最起码是永远不醉酒等等。那么在坚守这些原则的前提下,无论对方什么目的,如何欺骗,也坑害不到你。
  这样也许会错失一些不当得利的机会,但长远来看,绝对是得大于失。因为福兮祸所依,不应得的东西,拿到手也是祸患。
  那么这时,别人对你表示友善,你可以当做真话去相信,因为无论对方是你真正的朋友还是居心叵测,你处事的原则都永远不变,防御滴水不漏,自然就绝对安全,不需要必须绞尽脑汁去猜测对方的动机,在对方没有确实做出欺骗、背叛行为之前,你可以选择真心交友。这就是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
第二章、人人天下无双,不可迷信权威
  在开始细节阐述之前,我们首先确立一个基调,也是心理素质强者、自信者必备的重要因素之一。
  那就是每个人必须要能够独立思考,建立自己的思想体系,绝不能盲目迷信、崇拜任何权威的人物、组织、教派、理论。
  并有勇气反对(至少在心里反对)错误的大众主流观念。一切理念都要智慧的甄别对错后再决定是否吸收。当然,也包括我的这篇文字,其中也必有偏颇、错漏之处,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终极真理。如果能把这一点贯彻终身,你就具备了成为心理强者的重要基础。做不到这一点,那一辈子也没有希望真正变强。
  《侠客行》中,石破天如果和其他人一样,盲从于石壁上的注解,那就一辈子也悟不出真正的武学至理。
  当然,不迷信权威不等于反对权威所说的一切,能成为权威的理论,大多是有一些可借鉴吸收的优点的。
  《神雕》中有一段杨过与金轮法王合作时的文字中,金轮法王指出杨过武功驳而不纯,杨过于全真派的、欧阳锋的、古墓派的、九阴真经、洪七公的、黄药师的,诸般武功着实学了不少,却无一精通。 原文:"他突然间心念一动:'我何不取各派所长,自成一家?天下武功,均由人所创,别人既然创得,我难道就创不得?'……蓦地里恍然有悟,明白诸般武术皆可为我所用,既不能合而为一,也就不必强求,日后临敌之际,当用则用,适使即使,不必去想其出处来历,也已与自创一派相差无几。"他可没有因为痛恨全真教就把全真武功弃之不用,更没有因为那些人都是前辈高人,就觉得他们的武学理论神圣不可改动。更没用觉得必须拜在一人门下,摈弃其他武学。
  我们心理素质未至巅峰之前,也应该有这种自信(别人既然创得,我难道就创不得)及海纳百川的心态。
  有一些权威,往往会以权力施展威压或蛊惑人心,冠冕堂皇的大义下,有时会暗藏着自身的私欲,却煽动他的支持者、拥戴者们撒血断头,这等人心目中绝无人人平等的概念。无论表面上如何爱民如子,心中真正所想,无非是江山做棋盘,人命做棋子;蝼蚁之命,死不足惜,凌登九鼎,唯我一人。一切人,包括自己的父母、子女、亲人,无一不可利用、抛弃、杀戮,只要对夺取权力有好处即可。
  《倚天》中六大派围剿光明顶,灭绝师太那一番战前动员做的当真是大义凛然,令人热血沸腾,正义感高涨。
  原文:只听灭绝师太道:"俗语说得好:'千棺从门出,其家好兴旺。子存父先死,孙在祖乃丧。'人孰无死?只须留下子孙血脉,其家便死了千人百人,仍能兴旺。最怕是你们都死了,老尼却孤零零地活着。"她顿了一顿,又道:"嘿嘿,但纵是如此,亦不足惜。百年之前,世上又有什么峨嵋派?只须大伙儿轰轰烈烈地死战一场,峨嵋派就是一举覆灭,又岂足道哉?"
  峨嵋派所有人都知道,灭绝师太最痛恨明教中人,可几乎没人知道,她宁可冒着全派覆灭的风险也绝不退让,一定要将明教赶尽杀绝的最大原因,只是因为杨逍气死了她所爱的人,师兄孤鸿子。如果他们知道这一点,会愿意为此而送命吗。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无数平民子弟的鲜血换来少数人的功勋、一展抱负。各种名义的争夺,其实观点斗争是假的、方向斗争也是假的,主义斗争是假的,宗教斗争是假的,只有权力斗争才是真的。这些人的行为导致人类历史中几乎没有一天是全球任何角落都没有战争、屠杀的,这固然是与"权威"的推动分不开,但每个迷信权威的人也有责任。
  无可辩驳的一个逻辑,若全天下任何一个国家,人人都绝不参军,那人类就永远和平,因为"权威"毕竟是少数,即便他们敢于亲手杀人,也无法掀起大规模的战争。但是很可惜,大家都明白,这是不可能的。
  因为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青年各国都有,而且数量众多,他们都是政客、野心家们最喜欢利用的刀,只要一个看起来合情合理的理由,就能激起他们的热血甚至是兽性,兴高采烈的杀戮同类。当年的侵华日军就是如此。
  如果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的青年,生活在1939年的德国,在希特勒蛊惑力极强的演讲下,他不会如同身边千千万万振臂高呼,被民族主义、爱国主义这种高大到闪闪发光、近于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蒙住理智双眼的同胞们一样被迷惑。
  他会明白,如希特勒这种独裁者,煽动民众的真正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争权夺利,并试图名垂青史。帝王将相皆是害民恶物,死的永远是百姓。
  如果世界上没有这些所谓的"英雄"、"领袖"、"伟人"、"枭雄"的奋发图强、建功立业,天下就少了千百万孤儿寡母的血泪。
  那么在这种理念下,无论周围的人多么狂热,他一定是心中冷笑一声,设法躲避,绝不参与。
  一个有独立思考的勇气和智慧的人,基本具备以下素质。
1、"君子不党",尽量不加入任何团体、组织,这样就不会被群体利益和群体意志挟持而作恶。
  除了他国侵略本土、屠杀同胞,或穷凶极恶的歹徒正在杀人的两种前提下,绝不杀人,那就不会成为权贵的炮灰。
2、任何情况下,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当他确定一件事是正确的时候,哪怕全国人、全地球人都反对,也绝不改变自己的观点,绝不盲从任何人。
  每个人的心灵,都是独一无二,天下无双的,都可以通过自己的经历,结合自身的性格和学识,发展出独具特色的强大内心,无论是什么资质、外貌的人,在内心世界的角度来说,都是平等的,所以万万不要自卑,给自己负面暗示和评价。
  所谓"仰首攀南斗,翻身倚北辰,举头天外望,无我这般人!","天上地下,唯我独尊。"表达的都是这种自信。
  生活中一些朋友缺乏自信心,见到领导会紧张,在人多的场合也会紧张,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把权威神秘化了(对于某些人来说,普通人数量多了也是权威),因为不了解所以产生畏惧,因为数量差距产生畏惧,都是没有必要的。
  最简单的一个思路,无论地位多高的领导,首先他是个人,和你一样,要吃喝拉撒,生老病死,在厕所和病床上的表现,领导和乞丐都是一样的,没有任何出奇之处。
  只不过因为职业原因,他了解的信息比你多而已,所以他们可以对一些你不懂的"大事"做决策,可绝不代表他的智慧就比你高多少,实际上,你了解一下社会新闻,那些锒铛入狱的高官,无论公事私事,他们做的蠢事不计其数,别被权力的光环晃花了眼。
  有些商界大佬和商界智囊团也同样如此,IBM、诺基亚、索尼等等,包括一些国内的大企业,因为决策失误导致由盛转衰甚至破产的多的很啊,别神话了任何人。
  至于畏惧群众的眼光就更无必要了,人类历史一次次证明了,很多时候,越是大量群众支持的事就越错误,也就是说,人类聚集数量越多,智商越低,你独自坚持的才更可能接近真理。
  总之,记住一件事,人人生而平等,儿时都曾经尿过床,拉过裤子,都年不过百就得死去,都逃不开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等痛苦,谁也没有神秘可言,更不值得你去盲目崇拜。
  说到这,还得说一下另一种权威,就是所谓"主流价值观"。这其中包含着普通人能听闻到的一切信息。由专家学者或某些组织宣传,亲朋好友传递,网友言论等各种影音、文字媒体或口口相传等等组成。
  比如说,网络媒体现在也形成了一种主流,那就是专门发散阴暗面的,反腐败的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
  但在生活新闻层面,他什么新闻体现人性丑恶他就发什么,不是说,他发的那些东西是假的,而是他为了吸引眼球、为了多赚钱,专门挑这种东西铺天盖地的宣传,给你造成一种错觉,以为满世界没好人,全是灭门的、杀老婆的、杀老公的,见死不救的,体现善良的他就说的少。
  这一切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你的思想,如果你不能智慧的谨慎鉴别,也没有勇气质疑,那就很可能做出错误的判断,形成错误的观念。被这一切牵着鼻子走,还自以为明白了真相。这也是属于被"权威"所迷惑。

Coin Marketplace

STEEM 0.29
TRX 0.21
JST 0.039
BTC 97806.97
ETH 3705.77
USDT 1.00
SBD 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