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本质的双眼看透世界
《道德经》第39章中提到:"高以下为基。"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所取得的成就,都是建立在坚实基础之上的。按照我的理解,一个人能达到的高度,取得的成就有多大,完全取决于他打下的基础有多深厚。
这个基础可以理解为:为了获得某些东西,我们需要付出相应的代价。所谓的代价,包括我们拥有的资源、投入的精力、花费的金钱等,这些都是把事情做成的必要条件。
自从我接触电商、进入这个行业以来,就一直在用大脑观察这个世界,研究市场的需求,思考如何运营自己的产品,提升自己的能力。因此,我重新回到刘润老师的《5分钟商学院》,再次学习商业的基础知识。
比如今天复习到的内容:商业的本质是交易。进一步来说,交易的本质是信任。而信任的本质又来自于价值。再深入分析,价值则来自于结果——无论是服务交付还是产品交付,这些都是结果。所以,从商业的本质出发,最终传导到一个人做事所提供的价值。
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人,其思维维度必然更高。就像刘润老师深入剖析商业世界的本质时,他讲到了商业之道、交易之道和价值之道。而我也在继续深入挖掘,思考价值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价值是交付成果。商业的本质是交易,交易的本质是信任,而信任的本质又源于价值,价值的本质则是成果。只要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就能建立起相应的框架模型,并在不同的情境中灵活运用这些模式。
以我熟悉的施工知识为例,框架结构需要梁、柱、板等构件,而砖混结构则是由板、梁、砖墙共同组成的承重体系。框架剪力墙结构则是由板、梁和剪力墙构成的受力体系。为什么要讲这些呢?因为在不同的场景和模式下,采用不同的结构会带来截然不同的结果。
商业的本质也是如此。商业的本质是交易,而交易中又涉及到交易的结构。刘润老师曾用一个故事来阐释什么是结构:五个和尚分粥,采用了四种不同的模式。第一种是随机抽签,先抽到的和尚可能吃得很多,最后一个可能就没得吃。第二种是让道德高尚的和尚来分粥,结果可能是他喜欢谁就给谁更多。第三种是成立一个监督委员会,结果可能是委员会成员获得更多,其他人则分得较少。第四种是……
让负责分粥的人最后一个拿,这种模式最终能将一锅粥分得最平均。因为分粥的人知道,如果分得不公平,最后吃亏的可能是自己。所以,他会尽可能做到公平。如果一份多一份少,那么最后拿的人可能会得到较少的那份。
不同的商业形态需要采用不同的模式,而这些模式的结构还需要顺应时代的趋势、审美需求、功能需求以及价值需求。以电商为例,它将自己的时间效率提升了0.5倍,相当于1.5倍,通过销售别人的商品来实现盈利。然而,在这个过程中,电商运营者需要突破或通关许多关卡。比如,开店的门槛、开店后运营什么产品、如何进行推广、持续的选品能力、上品能力、售后服务能力以及资金管理等。每一个环节都在考验电商运营者或电商组织的能力。
我的感悟是,要把一件事情做好,需要付出很多别人看不见的努力。别看那件事情有多小,真正要做好它,里面有很多细节和门道。真正能做好的人,往往能做到举重若轻。门外汉可能觉得很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每一关都很难,即使是很小的关卡。虽说创业九死一生,但每个人的终局都是一样的,最终随着时间的流逝,一切都会逝去。
所以,多去和这个世界碰撞,多问问自己:我想要什么?我想做什么?把时间投入到自己的热爱中,同时创造价值,这才是最好的共赢。
今天,我想分享一些关于电商运营和商业的思考与感悟。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如何升级你的时间售卖形式?
你是否曾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达到近乎完美的程度?
如何提高执行力,不断突破关卡?
这些是我对电商运营的一些思考,希望能对你有所启发。最重要的是,用行动去实践你的真知。如果以上内容对你有帮助,请分享给你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