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劣币逐良币”?steemCreated with Sketch.

in #cn7 years ago


(pixable.com)
在财经相关的报道中,能时常看到“劣币逐良币(Bad money drives out good)”这个词。印象中,我很早就认识“劣币逐良币”这个词。这个词的表现力是如此的强大,我不自觉将它理解为:劣质的钱币占领市场,优质钱币反而退出流通,引申理解为质量差的商品占领市场,质量好的商品退出流通。

查看维基对Bad money drives out good(Gresham's law)的解释是:

In economics, Gresham's law is a monetary principle stating that "bad money drives out good". For example, if there are two forms of commodity money in circulation, which are accepted by law as having similar face value, the more valuable commodity will disappear from circulation.

通过对比,我原本的理解基本符合维基的定义。但是,当我在读某个篇报道、文章里看到这个词,往往会跳过去,因为套用“劣质钱币占领市场,优质钱币退出流通”的定义,理解不了文章的意思。遇到这样的文章,我只能从文章的逻辑里推论到底在说什么。然而,劣币逐良币可能就是文章的核心,是对事实的最好表达,但我理解不了。

最近,我在读Tim Harford的《卧底经济学》,这本书中有一章——The Inside Story,描述了几个有意思的例子,有助于对“劣币逐良币”的理解,下面我分享其中的一个例子给大家。

这个例子是关于二手车市场。在二手车市场,卖方知道很多信息,车的质量、是否事故车……;而买方对车辆基本上是一无所知,也只能外观、试驾这些有限的手段获得有限的信息。为了简化讨论,假设二手车市场上50%是有价值的“peaches”,另外50%是一文不值的“lemons”。"peaches"的价值对于买方来说价值要比卖方高,不然买方是不会购买的。假设“peaches”对买方来说价值$5000,对卖方来说价值$4000。而卖方知道哪些车是“peaches“,哪些车是”lemons"。

那些不介意参与一个公平的赌博游戏的人会认为,用$2000--$2500购买一辆有50%概率是“peaches",50%概率是“lemons"的车,是可以一件可以接受的事。卖方也会认为,按“peaches“和”lemons"各50%的概率的分布,那么$2000--$2500是一个合适的价格。但是卖方是知道那些是"peaches“,那些是”lemons“,他们并不需要面对50%的概率。

在这种情况下,当买方选定购买的是一辆"lemons",将会被卖方狠狠的敲了一笔,要知道"lemons"是一文不值的;当买方选定购买的是一辆“peaches“时,除非卖方是个SB,不然没人愿意按这么低的价格成交,交易最终无法达成。慢慢的在$2000--$2500价格的市场上被”lemons“充满。

如果你愿意用$4001的价格购买,还是可以在市场上找到“peaches“,但”lemons“依然在市场上,还是50%的概率,事实上,对于一辆价值$5000的"peaches“,没人愿意用$4001去赌50%的概率。

书里还有几个精彩的例子,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那么比较最初的理解以及维基百科的理解、*The inside story,对“劣币逐良币”有了一点点新的理解:

1、”劣币逐良币“往往出现在信息不对称的市场,要证明是“peaches"还是“lemons“需要复杂的手段来验证或者无法验证。

2、随着科技、商业的发展,很多情况下,劣币终将退出市场。比如物链网,如果一辆车的所有部件信息都被不可篡改的记录,能轻易的查询这些信息,那么例子中的困境就不存在。

关注不迷路
steemit 账户
(如果你注册了steemit账户,请关注我)

zmqyhs
(如果文章对你有用,请关注我的公众号)

Coin Marketplace

STEEM 0.25
TRX 0.20
JST 0.035
BTC 95284.46
ETH 3462.33
USDT 1.00
SBD 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