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美国探险家—约瑟夫·洛克27载推窗望雪的丽江生活
约瑟夫·洛克(Joseph F·Rock 1884-1962),美籍奥地利人,于1922年到达中国的西南部,并以云南丽江为总部,度过了他生命中的27年。他在边远山区采集植物和飞禽标本,不间断地进行摄影,这些活动均服务于美国三个权威机构:美国国家农业部、美国国家地理协会和美国哈佛大学植物研究所。
中国丽江玉龙雪山脚下的雪嵩村成为了洛克考察的总部。对他来说,丽江最开始只是一个标本场,那时他看见的只是令他欣喜若狂的植物标本;后来,丽江成了一个文化场,纳西文化深深地吸引着他,他开始专注于纳西文化的研究。
这位美籍奥地利学者为了采集植物标本来到滇西北,第一次看见了玉龙雪山,那是在1922年5月9日从剑川到丽江的旅途中,他看到了被金沙江分开的北峰——哈巴雪山。在跋涉了一天后,他露营在橡树、李子树和杏树丛中,帐篷周围玫瑰花盛开,白雪皑皑的玉龙雪山屹立眼前。
洛克不仅迷恋于长江上游穿行于雪山之间的美丽峡谷,更留心观察沿途所见的那些友好、纯真的各族人民。
1922年5月11日,洛克兴致勃勃地率领他的队伍开进了丽江城。如今这个颇具浪漫色彩的古城,最初并没有给洛克以好的印象:“一片土砌的小房子,还有一个集市,如此而已”。他在著作《中国西南古纳西王国》中如是记载:“过去,丽江被称为知府城,没有城墙。”据他考察,这里曾经修筑过城墙的,只是多次地震后,这里便没有了城墙。
玉龙雪山坐落在丽江坝子西北部。它有十三个雪峰,峰峰终年积雪不化,似一排玉柱立地擎天,主峰扇子陡,海拔5596米,是世界上北半球纬度最低、海拔最高的山峰。洛克在文章中如此记述:“(扇子陡)是最高峰,高耸于整个丽江坝子上,因为它的有皱折的表面,即顶峰下铺开的雪山山脊,像一把直竖着的打开的扇子。”
玉龙雪山还被纳西族及丽江各民族赋予了更多的东西。“丽江雪山依然代表着一个神灵,这个神灵不是一个本地神,而是源于遥远的北方,即西藏东部的草地区域,纳西人是在汉朝末期从那里南迁到丽江来,很可能最初以他为丽江雪山的名字,然后把三多神作为山神和纳西移民的保护神。我们可以看出所谓的三多神在丽江是个外来的神,是与纳西人一起来的一个移居者。”唐朝南诏国异牟寻时代,玉龙雪山曾被封赠为北岳,至今白沙村北岳庙尚存,庭院幽深,佛面生辉。
洛克把他的“家”安在了玉龙雪山下的雪嵩村。村落刚好就在雪山山脚。由于它距离雪山近,所以当我勘察云南西北部和西康时,它总是我的总部所在地。”雪嵩村,如今已叫玉湖村,至今还留有洛克当年住的房子和众多遗物。洛克当年租住的是一个上下两层楼的院子,园里长满了野花野草,站在园中,抬头便能望到玉龙雪山。
探险家被这种神奇的造化之功所折服,却无法触及虎跳峡震撼人心的所在。1936年2月3日,洛克租用了中国航空公司名为“昆明号”的一架飞机,7时45分从昆明机场起飞,上午9时30分,飞机靠近了玉龙雪山。
洛克在3600米高处拍摄的玉龙雪山英姿。
当飞近峡口的时候,洛克在笔记中这样描述:“飞机被风刮得和山壁非常接近,可怕的金沙江似乎要张口把我们吞掉。风猛烈得怕人,我们的两边有冰盖着的山峰,绝壁也把我们包围起来。3658米的下面奔流着金沙江。我们似乎是被关在巨岩的监狱和它最深的阴影里。峡谷里暴风狂啸,飞机在暴风中像张纸一样地震动着,狂风把我们的飞机吹往哈巴主峰,我真怕飞机翅膀会撞到盖着冰的峭壁。”这是有史以来飞进峡谷上空的第一架飞机。10时50分,飞机在白沙的纳多课作了漂亮的降落。
洛克采集植物标本的工作顺利完成之后,便开始了他20多年纳西族历史和古纳西“王国”地理的研究。他带着他的纳西族助手们探访了以丽江为中心的所有纳西族居住的地域,足迹遍及云南西北部及西康边境的各个角落。
“雄踞丽江的是青翠映衬皓白的雪山,洛克的世界为我们挽住多少记忆,云烟中依然飘摇丝丝的记忆”洛克,让从未到过中国的美国诗人庞德亦想象着丽江的美丽,拓展着他的诗篇版图。
从纳西人那里,洛克了解到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家的文化是多么的迷人和深奥。他先后出版了《中国西南的古纳西王国》和《纳西族语英语百科全书》等专著,被国际上公认为“纳西学研究之父”。
1933年,洛克的朋友,英国小说家詹姆斯·希尔顿(James Hilton,1900-1954)更以此为背景创作了长篇小说《消失的地平线》,成为当时的最畅销书并获得英国著名的霍桑登文学奖。《不列颠文学家辞典》称此书的功绩之一是为英语词汇创造了“世外桃源”一词。
这个西方人心灵的归宿是云南丽江,对于洛克来说,这不单是一个生活的恬静家园,同时也是他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