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只盯着当下结果看

in #cn7 years ago

cat-401124_1920.jpg

前天晚上,武汉大雨。我和朋友L、Z一起去看房子,在房子里待到晚上十点多才离开。L在深圳做房产投资,Z在武汉拥有一百多间二手出租房,躺着赚钱。听他们说二手房东生意非常火爆,冒着大雨,我也拉着他们一起来看房。我不想错过这个赚钱的机会啊。不过从了解到的情况来看,这档事我做不了。

以前也有这样的经历,听到周边朋友们的成功,我常常趋之若鹜。先是约饭当面请教,接着回家做功课研究,最后往往不了了之。

为什么会这样费周折的去尝试别人已经做成功的事情?经济学上关于成本的定义或许可以解释这个疑问。经济学家阿尔钦(Armen Alchain)给成本的定义是“成本是放弃了的最大代价”,按照这个理解,我的成本是由别人决定的。如果我上班一年能拿到20W年薪,而同样起点的同学Z做二手房东一年能挣120W,那我拿到20W年薪的成本是120W,我因为目前的工作、放弃了做二手房东。

可是,如果我真的辞职去做二手房东,我能挣到120W吗?不一定。Z成功的做好二房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常常把现实与想象目标直线连起来,觉得只要把哪几个关键点做好,就能达到Z这样的成功。可是,Z做好二手房东,经历了全方位的打基础工作,没有全方位扎实的基础,关键点难以做好。我以为直线走一条捷径、唾手可得的东西,实际上需要编制一个密集的网络,基础打好后,自然落网。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有些人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为什么不忘初心这么难?我们在考虑自己的成本嘛,同一起点的小伙伴在其他领域做得比我好,我的成本就高了。这个时候可能就会犹豫不决,要不要换一行啊?要不要去了解下其他机会?精力往往在犹豫徘徊中浪费,而这些精力本该用在自己本来的工作和学习上。

在投资决策中,只盯着当下结果看,细算成本往往会让人晦气,如果能做好每一个波段、赚到市场的每一分钱,我早就超越巴菲特了。没有谁能做好每一个波动,可是总有些高手能在市场上赚得盆满钵满。高手们常常在进场前就有预期收益,比如,A股票涨到100元或者PE30就卖,卖出以后A股票涨到180元都与他没有关系,他在卖出A股票后,又投资了其他被低估的票B。投资高手们并没有把精力花费在动态价格上,没有不停的计算成本,反而他们把大量时间放在了前期的调研与学习上,他们在不断打磨自己的投资能力。投资能力提高了,哪些标的被低估、哪些高估了,一目了然。就像卖油翁通过铜钱倒油而钱不湿,“无他,手熟尔”。

当下的结果是由之前一系列选择决定的,结果已经存在了,盯着当下结果看,显得多么幼稚——现在做什么都没法更改当下的结果。我们能做的,是为下一次结果做准备。下一次的结果是什么呢,其实也是模糊的。不过我们可以确定一个战略性的目标,这个目标不一定有太多先例可寻,但只要按照一个流程和框架,去摸索学习去打基础,假以时日,战略目标会自然而然的浮现。在实现战略目标的过程中,具体时间得不到保证,我也没法估量成本,不用过多和他人比较。

当宽度、深度和计算速度超过一个临界点,神经网络可以自然而然地解决一些问题,甚至连设计者本人都不清楚具体的准确机制,这就是人工智能。

我所追求的战略目标,有很大的模糊性和多样性,实际上可以有多条路径到达。我需要做的是,建立一个过程,让我可以持续地,全方位、成体系的丰富我的知识体系。当我在各个维度的深度都超过一定数量,目标自然浮现。

我所追求的战略目标是什么呢?我想通过复利投资获得持续稳定的增长。这个目标非常简单,正因为简单,才会存在模糊性和多样性。

在实现战略目标的过程中,评判进步的标准可能是:

1、我是不是纠正了对一些概念的错误理解?我是不是又学到了新的知识、思维框架和方法论?这些能提高我的决策胜算。

2、我是不是又找到了新的增加“被动收入”的渠道?提高本金能放大复利效果。

3、我的身体是不是变得更健康了,生活乐趣是不是变得更丰富了?健康的身体和有趣的生活会让我活更长久,复利时间更长。

4、我的耐心有没有提高,状态有没有平静一点,性格的弱点有没有克服掉一些?投资是一场修行,我成长了吗?

需要做的基础功课有那么多,哪有那么多时间盯着当下结果(甚至是别人的结果)看呢?

PS.该文章中有些观点和段落借鉴了“硅谷王川”的文章,他的微信公众号是investguru。从王川的文章中,我学到很多新知识,“范式转移”、“第一性”、“反脆弱”等等,推荐。

Sort:  

@whiteman, 平淡使我们的生活真实而且美好...

搞这事儿 还需要有魄力!

Coin Marketplace

STEEM 0.24
TRX 0.19
JST 0.035
BTC 92183.93
ETH 3313.90
USDT 1.00
SBD 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