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平凡——纪念诞辰100周年的母亲[贺庆媛老师作品]

in #cn7 years ago

母亲生于1917年的闰2月16日。闰月出生,很少能过上一个真正的生日,似乎这个出生日已注定她一辈子的辛劳

1.jpg
五十二岁的母亲去北京看侄女

母亲出生的家庭是旧社会农村典型的大户。整个家族聚族而居,房子很多——九栋十八厅。小时走亲戚,跟着大人进去,后来出来玩,结果回去找不到亲舅家,因为里面屋屋相连,厅厅相似。外祖有四兄弟,家家又有很多子孙,整个家族枝繁叶茂。我的外祖父母育成一儿二女。舅父老大,读过省立三师、黄埔军校,姨妈老三,是满女,外祖父也让她读了书。我母亲却要充当家里的顶梁柱,不曾读书,不曾裹脚,针线活不及舅妈姨妈们精致,田垄里的粗活,家里的体力活(弹棉花、推谷、磨豆腐等)却似男人般能干。

母亲之所以嫁给父亲,是因为父亲曾在母亲所在的村子教书,外祖看上了这个小个、忠厚、老实的小伙子。我长大后看到家里母亲的陪嫁——两个用土漆油过、带镜子的摆柜并排摆在卧室,一张四檐花板的雕花床,两个床头柜的柜面是全木的,一张抽屉桌,梳妆台也很精致,都有雕花,做工相当精细。文革时造反派抄家,还抄去了母亲的绸缎衣物(我从未见她穿过),由此我知道外祖家曾辉煌过。听母亲说过:外祖当过族长,在那块很有威望。

2.jpg
外祖家的现状

3.jpg
已成废墟的祖居

母亲嫁过来后,终日劳作。祖父过世早,父亲长年在外教书,家里缺劳力,母亲只得没日没夜的干活。祖母是个很精明的专制婆婆,她念过书,很能干,村里人称她“光棍婆”,意思是像男人一样有韬略的女人。因此对母亲比较苛刻,我小时候亲眼见祖母用赶鸡的竹叉帚抽打母亲的场面,母亲从不还手,咬紧牙关让她发泄不满。

母亲生育过六个孩子,三男三女,第三个男孩三岁多时出麻疹染并发症而夭折。母亲不怎么打骂我们兄妹,在我的印象中,小伙伴们在家老挨打、挨骂,仍很顽皮,我们很少挨打,却很听话。看着小伙伴们挨打的样子,我很感激母亲,也愈发乖巧。

母亲生性善良。从不与人吵架,有事说理,从不泼妇般数落别人的不是。受她的影响我们姐妹也从不说粗痞话。在农村,妇女们常常会因为一点小事大吵大闹,从而积怨结仇,可我的母亲从没与人“隔仇”。还教导我们要与人为善,多做好事。她自己就是这样做的,邻里乡亲缺一少二的向我家借讨,母亲从不让人空手而归。只要是自己能做的,一定尽力而为。记得八十年代初期,有个堂侄读师范,因没路费去不了学校。母亲知道后跟我们商量:“xx去学校的路费要10块钱,我还有6块,你们再借4块给我啰。”没办法,我们姐妹只好把积攒了多时的钱捐出来解母亲的燃眉之急。我堂叔三岁没了娘,他家养不了要送人,被送的那天,我母亲不忍心就这样被送人,跟在后面喊:“××,回来呦------”,结果堂叔在别人家过得并不好,不久,又被送回来。村里人说是因为我母亲跟着喊了的缘故。

从此我母亲像多了一个崽。等到他长大成人,别人出去打工赚钱,他想出去却没路费,我母亲多次将自己省吃俭用攒下的钱借给他,多年累计是390余元。堂叔一直不还,也不提起,母亲有意见了,这时她已有85岁高龄。每次我回去她还提起这个事,我劝她别提了,这么多年的钱,还给你也不值了。母亲坚决要讨回来,我做了半天工作她还是很生气,等气消了她说:“如果他买了地皮下了屋脚,我也不要了,如果他生了孩子做了事业,我也不要了,甚至我还可以帮衬点……”。原来母亲是恨铁不成钢,不是存心要还钱。在她看来,年轻人要有事业,有奋斗目标。很惭愧,我小看了母亲!

母亲一生十分勤俭。在我的印象中,母亲一直天不亮就起床:煮饭,煮猪食,种菜,照看孩子……从不午休。农忙时节,既要做家务又要顾田垄;农闲了,别人可以放松了,母亲却要纺纱,织布,帮别人家弹棉花,“张纱缕”(为织布作准备的活,我不知道学名叫什么)。母亲60多岁时,家里常住人口有八个,所有的家务她一人包揽,整日像陀螺一样不停地转。80岁左右家里只剩下父母两人,每逢时节我们回去了,想帮老人干点活,尽尽孝,母亲却不让我们干,说我们在家是做客。只要我们回去,她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做好吃的给我们吃,吃不完的要我们带走。我们买给她吃的,总舍不得吃。几乎一年四季吃残羹剩饭。给我看孩子那会儿也是如此,孩子吃剩的她舍不得倒掉,我们吃剩的,下一餐她又放点菜叶子煮煮,美其名曰“唆箕饭”。想起这些就让我泪流满面!

母亲心胸异常豁达,这点最是值得我们后辈敬重。我的两个哥哥长年在外,因工作忙碌很少回来,即使回来了也是小住几天便走,我也一样不曾多陪母亲。每到分别时看着母亲满脸的皱纹,深陷的眼窝,内心挣扎于不曾尽孝。母亲却安慰我们:“回来看一下就行了,你们走吧,你们有你们的工作,孩子们也放不得手,不要老挂牵家里”。从不因儿女远行而哭哭啼啼。尤其是晚年,母亲身体不好,住在大姐家,每次一有症状,她生怕再见不着我们,要大姐打电话召我们回去给她看看。我们赶回去聊聊天,她又心满意足的吩咐我们走。如果快过节了,她就会叮嘱我:“过节你那不放假,不要你回,别影响了工作,现在回来了是一样”。母亲心里满装的是他人,因为母亲的这一叮嘱,我真的很多节日没回去。现在想来,我恨自己当时太愚蠢:生怕工作出半点差池,生怕孩子吃睡不安,怎么就不想想老母亲不会长命百岁!

母亲临终前,大哥已订了远行的机票,知道母亲身体不好,老远赶回来看她,打算视情况而定,实在不行就退票。母亲却说:“回来看了一眼就行了,你当然要去忙你的啰,怎么能退票呢?”。过了一会,她想了想又说:“这次我要是真逃不过,你也不要赶回来,现在看了是一样”。

真的,很少母亲能这样通达!

我的高材生侄女常说:我奶奶比爷爷还聪明,是因为旧社会没机会读书,不然我奶奶肯定是个大才女。母亲确实特有才,家里的东西坏了,她总会想办法去补。譬如,瓷碗、坛坛罐罐破了,她就调些桐油石灰糊上,然后蒙上一块布,这样破东西又能当好的用。后来有塑料器具了,有次她在街上看见有个人用火烫补塑料鞋,回去后她用一把旧镰刀把家里的破盆、破桶全都补了起来,什么捆扫把、编竹器、箍桶等男人干的活,她都会干。

母亲不仅会干很多的活,还懂书理、事理。一些农谚、俗语她能张口就来,什么“春干路,夏干塘”,“夏天落雨隔堵墙”,“高截风,矮截雨(秋天的傍晚乌云遮住太阳,如果第二天晒红薯干,得观天气。)”,“东虹日头,西虹雨,南虹北虹涨大水”。闪电说是龙上水:“东上日头,西上风,南龙上水一场空,北龙扯一扯,无雨三日黑”。“雷打冬,十个牛栏九个空”……哪个季节该干什么,他都用农谚教导我们,诸如:“清明点豆,谷雨种秧。”“七葱八算”“九蚕十豌”等等。哪些东西不能吃或不能多吃,她也懂:“萝卜下气”。“猪血吃了犯痼疾。”“十年老鸡胜砒霜。”……哪些场合该做什么事,她也有讲究:“席边教子,枕边教妻。”“伸手莫打笑面人。”说什么都有理有据。我的邻居也说:搞不懂,你母亲这么大年纪了,嘴里还常有新名词。我也一直弄不明白,一个农村妇女,没读书,不识字,怎么那么有才。

母亲很坚强,再苦再累不曾掉泪。平生只见她哭过一次,哭得很伤心。那是文革时期,我那忠厚老实得近乎迂腐的父亲被一帮狗东西揪斗:用绳子反綑双手拉上房梁,然后放下来;让他跪瓷块。我那时十一二岁,亲眼所见,甚至还陪过斗,那间房子我永远记得。父亲被折磨得死去活来,手腕被勒得看见骨头,这样还不准家人靠近,要划清界限。母亲只好晚上躲到家里痛哭。白天煮些肉让我送到离家五里地的学校给父亲吃。父亲挨完斗得去校园西北角的菜园子干活,这样我直接送到菜园子。往事不堪回首,有坚强的父母作支撑我们一家终于挺了过来!

4.jpg
母亲,父亲,我儿子

母亲是典型的贤妻。对父亲的照顾六十余年如一日。父亲一向身体不好,年轻时有肝炎、胃病,到老了肝硬化、糖尿病、冠心病、前列腺增生,再后来痴呆。父亲除了身体不好,还不会干农活及家务,一切靠母亲料理。父亲晚年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一年住好几次医院,母亲不离不弃,全身心照顾,她常常买来些当归、党参、枸杞之类的补品炖肉给父亲吃,自己只是象征性的尝尝。满脑子想的是如何让父亲好起来,让他长寿。

2001年父亲去世,母亲已85岁,没了父亲的日子,母亲无所事事,渐渐自己不能活动了,只能终日坐在椅子上,大小便都要人帮扶,再后来睡觉不能翻身,但她头脑十分清醒,每次我回去看她,她总会不放心的嘱咐我:“妹子,xx打打牌,你不要老说他,男人总得有点自己的爱好”,生怕我们家庭不和睦。受母亲的影响,我们三姐妹都成了家庭的奴隶,只不过没有母亲地道。

我常常感慨:是什么力量能让母亲这样心甘情愿地作出牺牲。是封建礼教?是父亲的德威?或是……?不得而知。

2006年是个多灾多难的年头,家乡几次发大水,母亲住在大姐家,他家地势低,一发大水就要搬到楼上住,老人经不起折腾,受了风寒,发烧、咳嗽。虽用了些药,症状不见缓解,她自己怕日子不多,要求从姐姐家搬回去,我们只好从命。那天是用竹椅抬回去的。因多年不在家,邻里知道我们回去了,晚上都来看望,二婶对母亲说:“大嫂,你好久没回了,我们一起打打闲讲(聊聊天)喽。”母亲谦虚地说:“我晓得哇吗咯啰(我晓得说什么啰)?”过了一会,她看着大叔二婶说:“你们兄弟要和睦,家和万事兴。不要打烂篱笆让狗进。”我们在场的人都笑了,惊异于90岁的老人那么明白事理。“还哇(说)你不晓得哇,哇得好!”婶婶由衷地夸赞。我们心领神会,因为大叔二婶他们关系有些紧张。

5.jpg
八十八岁的母亲,累弯了腰只能终日坐着

在家住了一些时候,日见好起来,我们兄妹轮流照看。

农历七八月是本地人祭祖、进香的时候,见老母亲情况也还稳定,大姐向母亲请假去南岳烧香,刚好这天二姐家族祭祖,二姐经求老母亲的意见:“娭毑,我们阳家祠堂明天祭祖,你哇我要不要去?”

“要去,你哒哇得好唻,要是生在过去,我们还要送助礼。要去,就是要让祖宗保佑子孙后代平安、发达。”“你去,我不要紧,后天国庆节了,满妹子明天下午就会回。你们放心去。”

母亲思维清晰地说了一大串,我们满以为母亲能挺过中秋,老话说:男怕节前,女怕节后。

没想到八月初八早上,保姆打电话告诉我,老太太今天情况不太好。我说我马上把手头的事交代好,下午赶回去。十点钟的样子,电话又来了:状况确实不好。我只得急急忙忙请假……十一点的样子,邻居打电话过来:老太太已等不及我们……二姐在祠堂,大姐在回家路上,不等我们赶回去送终,母亲就这样千呼万唤也没反应了。

母亲离我们而去了,我们不在身边,也无从考证当时的情形。据说是早餐喝的是带米的稀饭,吞不下去,噎着了。我们本知道老人吞咽有些困难,家里准备了牛奶之类的流汁……我们不能去责怪谁,只能怪自己不该离开……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种痛是永难淡忘的!

我的母亲是中国农村千千万万母亲中的一个,没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业,也没能培养出耀祖光宗出人头地的儿女,她是平凡的;可在我们兄妹眼里她也是伟大的,她高贵的灵魂让世人无法轻慢,她宽阔的心胸让我们无法丈量!我为有这样的母亲自豪、骄傲!

以此纪念诞辰100周年的母亲。

说明:本文作者:贺庆媛老师,为 @tumutanzi 的中学语文老师。


此账号由 @tumutanzi 管理,替一些不能方便使用Steemit的朋友发布他们创作的作品,所得点赞收入将归属原作者。谢谢大家支持。

The account @tumuta is managed by @tumutanzi, aiming to publish works of his friends who cannot easily access and use steemit.com. The payout of each post generated by steemians will be paid to the corresponding original authors.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dear steemians.

Sort:  

母亲,平凡却伟大!

不愧是语文老师呢,写得真好,情真意切👍

伟大的母亲

写的太好了,老师很用心。

感 人至深!父母养育了我们就是最大的恩赐!

Coin Marketplace

STEEM 0.25
TRX 0.20
JST 0.037
BTC 93400.01
ETH 3410.75
USDT 1.00
SBD 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