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灿烂的日子|阳光灿烂,只是那一小撮人的青春

in #cn7 years ago

看《阳光灿烂的日子》时,很难不想起《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作为青春物语,两者有着太多的相似元素:一个精力旺盛,内心宇宙丰富,却又不知如何燃烧荷尔蒙的小少年;

一帮熊孩子组成的无所事事,四处惹事生非的“帮派”;

火并,互殴,流血。

一个若即若离,周旋于各方,暧昧不清的女孩;因为痴恋这个女孩,兄弟阋墙,小少年最终疯狂爆发。

甚至在镜头方面,第一次拍长片的姜文,和他在“北洋三部曲”中招牌式“哐哐哐哐——咚~”的快速剪辑各部位特写,后接中景中长镜头的影像风格几乎判若两人,悠长的固定镜头和以人物为中心缓缓的跟拍镜头,徐徐推进的节奏都与《牯岭街》颇为神似。

然而少年们都有着差不多的筋络皮相,若是再多看一眼,就能发现内里乾坤的迥异。

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端倪,一个是“阳光灿烂”,一个是“杀人事件”,第一印象开始,就岔走了。回忆里的马小军大多时候总是一副嬉皮笑脸,无法无天,到哪里都是一副贫嘴。

小四则是木讷少言,倔强刚直,除了后段在医务室里集中的一段表露出少年心性,似乎连笑容都很少。这也让两个故事,气质上先分出了明暗。

故事结构上,《阳光灿烂的日子》以马小军的第一视角回忆展开,他就是剧情的主轴,无可争议的核心。虽然我们可以从他的回忆缝隙拼凑出其他人物的侧影,但是他们的存在只是为了马小军的叙述服务。与之相比,开启全知视角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更像是一个网状结构,小四是网中的重要一环,但是以他为起点,延展出的父亲,朋友,女生都有自己的一方天地,也因此增加了整个电影的厚重感。

不过也难言《阳光灿烂的日子》是多么的轻盈洒脱,虽然它的情节简单,线条清晰,但是刺破马小军的回忆,我们知道诸多的美好只是长大后所幻想的,回望时的迷离梦境。由此正可以反推出,当时的少年是多么的怯懦而孤独。

年代的阴影也增添了对“阳光灿烂”的怀疑和疏离。无论那时候的马小军过得的飞扬洒脱,还是唯唯诺诺,境遇都应该算是极好。从这个意义上讲,他的青春的确有资格“阳光灿烂,白云朵朵”。

但是对于马小军的同龄人,恐怕很多也并没有能力享受和他同样的回忆。我的父亲便是如此,他给我们讲述的少年时期,是翻越十几公里去上学,是散学回家帮助父母忙里忙外,是一刻不歇的劳劳碌碌。

而对于马小军的大部分晚辈们而言,这种放纵同样的不可思议。现在的学校,即便一直退让,但约束仍在,而家长更是不断的对你施压。像我的小时候整天被耳提面命的便是:“好好读书,否则长大没有出息。”

换而言之,无论什么年代,绝大部分人的青春,甚至是一生,都在不断鞭策向前中疲于奔命,而在明媚的阳光中忧伤的马小军,是不属于绝大部分的那一小撮人。

这层隔阂并不会阻碍我们对这个简单的青春期故事表象的理解,那份懵懂和悸动还能引起有过类似经历的人们的共鸣。但是似乎虚化的背景更能引起大家的关注,就像对于青春的时候心仪的女孩一样,离得越远越想向前,我们总是小心翼翼的故作不经意接近,一颦一笑,都在心里转好几个个儿来琢磨。

多年之后,我们可能也猜不到到底她是什么意思,到底是谁在自作多情。就像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一样,剩下的记忆只有天很蓝,阳光灿烂。

Sort:  

@qlpyzz, 我对你的文采敬仰之情犹如滔滔江水!

@qlpyzz, 伦家就觉得你写得不错嘛~~~ img

BTW, @cn-naughty.boy 淘气包,听说你给我准备了巧克力...

Coin Marketplace

STEEM 0.24
TRX 0.24
JST 0.039
BTC 103881.62
ETH 3261.41
SBD 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