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rkest Hour - 长着经典脸的肥皂剧
昨晚终于看了。香港1月4日才上映,比国内晚了一个月。这个月里朋友圈中一片盛赞
是挺好看的,但感觉和预想很不同
1939-1945,是人类历史距今最近、也是最恐怖的一个十字路口。在这个节点上,历史为希特勒安排了丘吉尔这样一个对手,他是大英帝国最后一个政治家,他与帝国一样衰老、也与帝国一样保守和顽强,他身上闪耀着维多利亚时代的骄傲余晖。日不落帝国在他手中黄昏,但在日落之间,终将人类历史上最邪恶的力量碾为齑粉
这部电影讲述关于他的故事,我原本期待这是一个严肃的、有重量的故事。从trailer看,从海报看,从演员看,从镜头语言看,这个期待应该都没错。但实际上,这部电影的轻浮出乎我意料
传记片和历史剧,有演义桥段很正常,但对演义程度的把握,直接暴露野心大小和品位高低。这部电影对史实的演义,谈不上过分,但我觉得对整体格调是破坏性的
历史上的张伯伦和哈利法克斯子爵,是严肃、审慎、有原则的政治家。他们并不昏聩无能,也非贪生小人,同样被使命感驱使而殚精竭虑,他们只是不够格在那个历史节点上站在希特勒这种层次的恶魔对面。电影里把他们脸谱化为蝇营狗苟的心机婊,以便于突出丘吉尔的伟光正, 且不论与史实的出入,仅从艺术上而言,也是相当低级的处理。绥靖政策的存在,有深刻的背景,罗素就曾经是绥靖派。在当时的情境下,主战与主和,是极其复杂的纠葛分歧,而不是简单明了的黑白对错。这种复杂性,就是真实历史的重量和张力。但编剧和导演无意去面对这种复杂性,而宁愿把它简化,核心冲突因此失去了重量,沦为命题作文式的套路戏。没有立得住的对手,就没有立得住的主角。丘吉尔的坚决主战,本质是洞穿历史迷雾的远见和决断,也因此同步被降格为某种勇敢坚强的朴素美德,整部剧的格调和深度一下子被拉低了
补充一点,丘吉尔与哈利法克斯虽然政见不同,但私交甚好。有鉴于丘吉尔对胜利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新世界参战上,哈利法克斯卸任外相后出任驻美国大使,是极其重要的调任。电影片尾语焉不详,把这扭曲为哈利法克斯的彻底失败,以便于制造一个伟光正完胜心机婊的圆满结局,也是蛮无聊的
一面是对真实历史的低级简化,而另一面,又是不合时宜的添油加醋。乔国王夜访失眠首相打开心结,丘总理会见地铁群众响应民心,这两幕一上来,我简直犯尴尬癌——太好莱坞了,尼玛太好莱坞了,这调性也就和《珍珠港》一个层次
有些历史,本身就是如此复杂、激烈而充满重量,只要尽量还原,就足以给人排山倒海式的压迫和冲击。但是有些编导就是不,他们嫌历史不够精彩、不够戏剧,非得浇上他们编造的狗血,觉得才好看。大闸蟹清蒸本来很美,一定要做成麻辣烫,归根结底还是口味问题
人物脸谱化,冲突简单化,转折套路化,结果就是庸俗化。虽然长了一副经典脸,但导演的努力好像都用在媚俗上
当然不是没有优点,制作精良,镜头考究,氛围和质感都很好。另外,如很多朋友所感叹,Gary Oldman简直演技炸裂!这就是我心中的丘吉尔。诚实地说,内容配不上形式,剧本配不上制作,更加配不上Gary Oldman的表演。朋友圈里都在为Gary Oldman呼唤奥斯卡,如果他这次又错过最佳男主,绝壁是剧本的锅
还有一个加分点,电影全程回荡着丘吉尔的经典讲演,而且Gary Oldman的口音模仿惟妙惟肖。虽然已经听过无数遍,仍然热血沸腾
顺便说,这部电影国内外评价差距很大,豆瓣8.6,神作级别,IMDB则只有7.1,中上水平,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