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学习第一问:什么是token?

in #cn6 years ago

【本文首发Endorsit赞比社区】

区块链学习第一问:什么是token?

近日复习《把时间当朋友》,有句话掐住了我的脖子:一事无成的最根本原因就是放弃。放弃的方法有很多,最常见的是“换一个更好的方向”。

回顾我的过往,换一个更好的方向就是我的死穴。好奇心在年轻的时候让我拥有了很多宝贵的经历。但到了如今这个年纪,再三心两意,心猿意马,可能久之会成为一个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废人。入门区块链以来,我一直在问自己,到底想通过这个新兴科技手段实现什么愿望,问到最后,还是想要在这个社会实验的蓝海时代参与探索,大胆想象,小心求证,进而实现拥有一个亿的小目标。

每一次通过阅读精进认知后,都发自内心地认同:人人都需要学会做一个合格的投资人。只有做一个合格的投资人才有可能心外无物,与万事万物关联共生。

通过真金白银在股市里交的学费以及头几年雪球的学习,我已经坚定不移地相信了一个真理:做好投资的第一要务是提升认知。当你的认知与你所拥有的财富不匹配时,不过是暂时替他人保管。所谓德不配位,恐遭灾殃,说的是同一个道理。

偷懒省心的储蓄不过是把钱留给一个更可怕的隐形杀手:通货膨胀。

人必须学会投资,必须建立自己的投资体系才能提升被动收入大于必要的生存或生活开支的概率,最终抵达想要的自由,去安心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写到这里,突然觉得一个命题作文不错,那就是《假如明天我拥有了1个亿,我要怎么度过今后的人生?》或许,我们人人都该写一下这个作文。书归正传,既然看好区块链这把creat a better world的利剑,那么当下,学习与之相关的知识,整合与之相关的信息就成了当务之急。任何学习都离不开提问,我的学习探险之旅也从提问开始吧。

区块链学习第一问:什么是token?

7月4日,我有幸参加了赞我蚂蚁私塾蔡叔的拆书训练营,我自己为自己列出的第一本书是A More Beautiful Question,在通读这本书之后,我了解到一个事实:现实社会中百分之八十的人都把注意力投放在,为错误的问题寻找所谓的唯一正确标准答案上。所以,基于这种认知警惕,在回答什么是token这个问题的时候,我进行了仔细的评估:这是不是一个正确的问题呢?我得出的答案是肯定的。既如此,在这个问题之上,我就要努力提出一个又一个A more beautiful question进行自问自答式的探索求证了。

我的第一个问题是:在token的诸多种翻译及定义里,我最终信服哪一种?为什么?

第一种,token被翻译为令牌、信令。
熟悉互联网的小伙伴估计清楚,IBM公司早前推出过一个局域网协议,Token Ring Network,中文翻译就是令牌环网。所以,token起初就是指网络通讯中的“令牌、信令”,涉及的是令牌环网这种局域网中,介质访问控制办法的问题。具体说就是网络中每一个节点轮流传递一个令牌,只有拿到令牌的节点才能通讯。本质上这里的令牌,就是一种权益或者权利证明。

第二种,token被翻译为代币。
区块链的token被翻译为代币为大众广泛认知,得归功于以太坊及其订立的ERC20标准。基于这个标准,任何人都可以在以太坊上发行自定义的token,这个token可以代表任何权益和价值。而用token作为代币权益证明进行ICO是前阵子最普遍的做法,据不完全统计,平均每天都有上百个各种所谓代币上市交易。甚至今年年初,很多传统互联网大佬也放下矜持,冲进了加密数字货币市场。一时间,坊间业内人人见面必言币。似乎区块链除了用来炒币也没什么别的价值了,当大部分人在链圈币圈转悠几趟折戟沉沙于币市后,又有一部分人转向了区块链是伪革命的论断。

第三种,token被翻译为通证。
谈到token被翻译为通证,我们也自然会联想,blockchain是怎么被翻译为区块链的?而区块链又是怎么来的?回答这问题自然又要谈到比特币,谈到比特币又要想起中本聪与他发布的比特币白皮书…..认知突围就是这样,想要把一个事物认识清楚,就要做好连破九连环的思想准备。当然,这里的每一个话题都值得写个专题进行深度解析,而今天,我们的主题是token是什么?所以,我只进行我自以为的最少必要信息概括,长话短说,给大家提供一个思考脉络。

2008年中本聪发明了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追根溯源,原来比特币也不是十天半个月就搞出来的,是自1970年密码学民用化和密码学朋克运动发展演进30多年的结晶。2014年年初,金融科技界与IT界专家将比特币的底层支撑技术抽离出来单独立论,这就是区块链技术。尔时,国内也有很早就关注比特币发展的人士,这其中,有我们都熟悉的李笑来老师,也有我们不熟悉的一些,比如元道先生。他是世纪互联数据中心的创始人兼董事长,也是国内区块链最早的倡导者之一,2013年就已经开始关注比特币背后的区块链技术。2014年年初,他开始联合官产业界有识之士布局区块链产业,并率先提出将blockchain翻译为区块链。

具体到本案,token被翻译为通证,也与元道先生有渊源,尔时,现任全球最大中文IT社区,世纪乐知公司的副总裁孟岩,在跟元道先生的数轮以区块链为主题的谈话探讨中,灵光乍现,迸发出的智慧火花。经探讨,两人一致认同把token翻译为通证,意思是“可流通的加密数字权益证明”。

到这里,关于token的几种主流翻译,我已经为大家罗列出来了。你可以自问下,你目前认可的是哪一种?理解到哪个层面了?

回到我自己,我认可第三种。我的理解,从识文断字开始。既然通证是指可流通的加密数字权益证明,那不妨把这个概念掰开了揉碎了看一看,到底是在说些什么。

首先,定义的核心落脚点是名词“权益证明”,现在更普遍的说法是“凭证”。

小孩子玩游戏得了小红花,一朵两朵三朵,老师给记录下来,学期末可以兑换礼品,这也是凭证吧?平时,我们去超市购物、去饭店吃饭、去游乐场玩耍,会拿到一些数额的优惠券,这个券也是凭证吧?那身份证、学位证、毕业证、驾照、工作证、房产证、存款单这些是不是也是凭证?如果是,那这范围大了,而且与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基于这一点,通证必须代表一种权利,一种固有的内在价值。

第二,定语“数字”。当在凭证前加上定语“数字”后,变成数字凭证,这个范围相对缩小了些。我们能想到的全网范围内的积分、Q币、包括商场打折卡、会员卡、银行的信用卡、甚至很多城市流行的市民积分入户入学等应该都是属于这个范畴的。基于这一点,通证必须是以数字形式存在的权益凭证。

第三,定语“加密”。继续加定语后,“加密数字凭证”,这意味着,通证必须要由密码学保护,每一个通证的真实性、防篡改性、保护隐私安全等等的能力都必须由密码学予以保障。不是有一种说法是宇宙的神力也不足以破解一个足够复杂设计精巧的密码么?所以,密码学提供的保障可能比法律、权威及暴力来得都更可靠。

第四,定语“可流通”。最后一个定语至关重要。“可流通的加密数字货币”,这个可流通,是说通证必须能够在一个网络中流动,可以随时随地被证明。并且根据其固有内在价值的类别不同,一部分通证可以用于交易和通兑。
综上,我得出,实物凭证也好、数字凭证也罢,事实上,都带有通证的核心属性,那就是本身必须代表一种固有的价值权益,这是通证之通的关键。

至于突破流通上的限制,加强密码学的应用,就成了古典互联网经济向通证经济的转折点。
another more beautiful question出来了:通证与加密货币、与区块链到底是什么关系?
未完待续……

Sort:  

什么是“token”?
看过《雍正王朝》电视的可记得,四王子接大位后立马叫一大卫去找那调兵遣将的金符,再通过他家的邬师爷传递给还在牢中的老十三弟,那个纯金的东东就是“Token”。而这一连贯的动作就是按“协议”成行的。

嗯嗯,这样类比更生动,我的理解你说的是广义的token。

我这是以类比的方式想更直接地将“Token”的概念在脑子里形成印象。


其实,“Token”的翻译词最广泛的应用还是“令牌”,这在电信行业早已形成专业术语,“互联网”概念出来之前它就已经这样。关于它,国际电信协会有大量的国际标准。如中国的1号信令…,7号信令等,都是建立在“令牌”概念上所作为的。

令牌:是一种能够控制站点占有媒体的特殊帧,以区别数据帧及其他控制帧。

想把它说清楚,还是要回到国际电信协会的规范上。太多内容。

Coin Marketplace

STEEM 0.20
TRX 0.25
JST 0.038
BTC 97161.42
ETH 3477.12
USDT 1.00
SBD 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