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笑来2018年终分享:预测不重要,重要的是决策!
今天晚上听了“李笑来的2018”分享,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他说:
预测只是一个工具,对个体来说,最重要的是决策。万一不测的时候,我们能有对策。
他在分享会上回顾了很多事情,也重点探讨了“周期”以及个体的三个对策——不信命、寻求不变的力量、成为有能力的人,但为什么我偏偏对不是整场分享重点的“预测”印象最深刻呢?
且听我慢慢道来。
对于加密货币投资者而言,刚过去的2018年“底色悲凉”。
网上有一张图《2018年各类资产收益率》,其中跌得最厉害的上证指数,也才跌去了22.54%。相比之下,加密货币普遍跌去了百分之八九十,很多小币种甚至直接归零。在写这篇文章时(20190101,22:18),相比最高点,比特币价格跌去了81.38%,瑞波币跌去了90.77%,以太坊跌去了90.64%,EOS跌去了88.79%……
不仅仅是像我这种小白投资者惨不忍睹,很多大佬也损失惨重:“闪电HSL”写过一篇文章《反思熊市下的投资失误——锻造自己的投资方法论》,王大熊前几天发了《王大熊:我的2018总结》…….
作为2018年3月份起,钱All In区块链,后来又离职,将自己的人也All In区块链的我来说,“什么时候牛市能来”自然成为了我最关心的话题。当然,身边的同事们也很关心,所以饭后经常一起讨论各种“预测”。
最近几个月,我们最成功的一个预测是11月份的BCH分叉。
BCH在北京时间11月16日凌晨进行了硬分叉,分叉的前2周,BCH领涨,因为大部分人认为分叉后一个币变成了两个,可以免费领到“糖果”,“历史经验”也表明,当年比特币分叉出BCH后,两个币加起来的价格大于分叉前一个币的价格(BTC+BCH>未分叉的BTC)。
我和同事们看到BCH涨了这么多,再加上另一个“历史经验”——利好兑现时就是利空,所以都一致认为:BCH分叉后价格会大跌,所以要赶在分叉前卖掉,分叉后接回。
这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成功的预测,但什么时候卖掉手中的币呢?
分叉日期是11月16日,我想的是在13号前后卖掉,毕竟大部分币都在涨,不想卖早了。有一天下班时,一位同事问我,EOS现在卖不卖?我也说,我再等等吧,等到13号左右再卖掉。那时,EOS的价格是39元。
第二天,EOS价格就开始跌了。我刚开始以为是回调,毕竟那几天涨了那么多,等价格重新回到39元时再卖,而且离BCH分叉还有一个多星期。但后来,EOS的价格一路跌,再也没有回到39元,写这篇文章时EOS的价格是17.65元。
那个问我卖不卖的同事,本来当晚是想卖的,但我这么一说,他也犹豫了没有卖。哎,又一次耽误别人赚钱了。
事后,我们“悲痛地”反思总结,“BCH分叉后价格会大跌”的预测最后是100%正确的,所以“要赶在分叉前卖掉,分叉后接回”也是100%正确的策略,可以让手中的币数量增多。
但是,预测对了,又有什么用呢?最后一个币都没卖,眼睁睁地看着价格再跌去百分之五六十。
对个体而言,最重要不是预测,而是最终的决策。
当然,很多人会说,预测也很重要啊,它是决策的基础。确实,预测很多时候是决策的前提。但是,对于一个成熟的人来说,预测并没有那么重要,因为成熟的人会对冲风险。
畅销书《黑天鹅》、《反脆弱》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时刻警惕黑天鹅事件的出现,并提前利用“杠杆”去对冲风险。这里的“杠杆”是指“以小博大”。
举个例子,我认识一位炒美股的朋友,去年美股涨得非常凶猛、trade war才刚刚开始时,他就感到不安了,担心黑天鹅事件发生。
于是,他每个月定投美股的同时,也拿一小部分钱定投N倍做空纳斯达克指数的基金。这就是利用了“杠杆”以小博大,对冲风险的例子。生活中,买保险也是利用“杠杆”以小博大,对冲黑天鹅事件的风险。
总结一下:对个体而言,相比于决策,预测并不重要,因为很多时候即便你预测对了,你还是会遭受一摸一样的损失。如何做到科学、合理的决策呢?一个不错的方法,是利用“杠杆”以小博大,对冲预测失败带来的风险。
下面,说两个关乎很多投资者,尤其是区块链投资者的“主流预测”。
第一个主流预测,吴晓波2018年年终秀上也有提到,2019年上半年经济会很糟糕,下半年才可能有所好转。
第二个主流预测,加密货币的下一轮牛市,将在比特币下一次奖励减半时到来,也就是2020年。
“凡事形成一致性预期的,最后基本都是不正确的。”这是管清友在吴晓波2018年终秀上说的一句话。「真寒江雪」也曾写过一篇文章,分析为什么最后一定不是大众预测的这个结果——“加密货币牛市在2020年比特币奖励减半时到来”。
最后,再重复一遍:
预测只是一个工具,对个体来说,最重要的是决策。万一不测的时候,我们能有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