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大要闻】一路生花 本科教育40年来高质量发展的鲁大(七)——凝聚合力面向未来 推进我校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
学校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尤其是本科教育40年来,围绕“加快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目标,着眼大局长远,坚持政治引领,面向社会发展新需求,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按照“一个高地、两个稳步增长、三个重点突破、四个体系建设”总体思路,探索新发展格局,践行“严谨 精益 卓越”的鲁大质量文化,树立“严真细直快”工作作风,推行“五个零服务”承诺,强化有组织科研,搭建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新平台,持续提供全过程科研服务,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发挥顶层设计优势,持续推进科研体制创新
围绕学校中长期高质量发展目标,积极对接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制定《鲁东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校内外资源力量,协同推进我校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出台《鲁东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类科研项目、成果及奖励业绩认定办法》《鲁东大学文学艺术体育实践类成果认定办法》等文件,全面构建人文社科多元化KPI制度,持续改革学术评价体系,不断激发科研动能。研发上线运行科研管理系统,印发《人文社会科学工作服务指南》,持续完善创新科研管理服务网络化和信息化,形成全天候的信息共享和交流服务机制。进一步强化有组织科研,不断推进科研主体从“单方主导”转型“多方协同”,组织模式从“单兵作战”转型“集群出击”,创新内容从“单一学科”转型“多维交叉融合”,努力实现我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质量和水平整体跃升。
锚定学科筑峰目标,坚定实施学科立校战略
围绕“3+X”博士点培育学科建设格局,深入实施《鲁东大学高水平学科建设方案》,扎实推进学科筑峰战略。以跨学科交叉研究为牵引,推进科研方法与手段创新,不断健全“部门全程服务+学院组织发动+教师积极申报+专家精准指导”的社科工作模式,形成面向未来发展需求的哲学社会科学新质科研力。近五年,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艺术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等各级别人文社会科学纵向项目1000余项,其中省部级以上纵向项目440余项,实现了高级别纵向项目立项数量和立项层次的连年突破。获得人文社科纵向科研经费4400余万元,实现资助经费连年稳定增长。教师教育、文化传承创新传播等2个人文社科类优势特色学科群建设富有成效,相继获批国家级基金项目25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4项、重大委托项目1项,实现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零突破,有力支撑博士申建攻坚大局。
服务重大战略需求,不断强化平台和智库建设
以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坚守学科专业优势,着重提升研究质量,推动内容创新,激发科研人才活力,努力打造学科有特色、梯队有规划的智库和团队。学校现拥有人文社科省部级研究平台8个、市厅级研究平台19个、校级研究平台36个,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有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平台建设总体布局。近五年获批山东省社科联智库创新团队2个,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科技计划”立项支持团队(人文社科)15个,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青年人才团队3个,不断加大人文社科领军人才和青年骨干培养力度。积极发挥智库团队的咨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社会服务等功能,先后有30余项咨政报告获得省部级及以上主要领导批示或相关部门采用,其中《关于加强我省“双一流”建设有关情况的报告》《实施东方航天港“龙头”牵引战略的建议》《关于加强我省企业海外投资权益保护的建议》相继获得山东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我国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情况分析及对策建议》被教育部采纳。2021年,荣获山东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一等奖1项。
坚持守正创新,扎实推进精品成果产出
坚持践行新思想,服务新时代,不断强化品牌意识,坚持高标准,积极推出高水平、高层次研究成果,贡献社科之智。近五年,我校师生发表CSSCI、SCI和SSCI等高水平论文330余篇,一类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 200余部,荣获各级各类人文社会科学科研奖励190余项,其中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3项,民政部民政政策理论研究奖2项、山东省社会科学突出贡献奖1项,泰山文艺奖4项,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51项,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类)19项,山东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7项。商学院刘良忠教授主持的《渤海海峡跨海通道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研究》,获中央领导人批示,2024年该成果荣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社科处 通讯员:苑宏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