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妖瞎BB】浅谈社群steemCreated with Sketch.

in #cn7 years ago
在污脱帮做的第一次分享,得到几个大红包打赏

#社群# 

(为分享做准备,整理思路用)

1.什么是社群?

每个人对社群的定义不一样,基本上上是1000个哈姆雷特。一群人长期聚集在一起经常就共同的主题展开活动就形成了一个社群。

聚集在一起,包括网络空间,所以QQ群,微信群,论坛都是社群的组织形式。线下的包括沙龙、俱乐部、黑社会堂口都是社群(但是跟互联网没有关系的东西被我们选择性忽略)。

但是这样子认识社群仍然不够。

人类是群居动物,在群居中,某些个体相互之间会建立起比较密切的人际关系,这种关系网络就叫社群。

心理上的归属感不可或缺,如果没有建立心理上的归属感,就算在微信群每天有1000条活跃信息,也只能叫群。

但是每个人对字词的理解不同,“归属感”在这里的表达可能不太贴切。举个例子说:孩子的班级群,你经常关注并和老师、其他家长互动,你参与了六年,但是这个群不能叫社群,只能叫群。当你孩子上中学后,你就毫不犹豫地退群并松了一口气。

运营社群的难点在于建立起这个心理“归属感”。

所以,我一直说猪圈是国内最成功的社群,没有之一。之前半年,我一直混了一个群叫“小火车学院”,很活跃的一个群,大部分群友表示是他手机里唯一没有死掉的群,但是当我退出这个群的时候,我发现对我而言,小火车不是社群,它仍然是一个群。

我想正是因为这点导致社群建立难度之大,大到罗胖子公开宣称社群经济是他给业界挖的一个坑,而他已弃坑上岸。

基本上,思考到这里,我们已经对社群判了死刑,接下去没法聊了。但是,猪圈的存在,无可置疑地让我知道,社群的建立是有可能的。我混了一个论坛叫猪圈,一个不开放的历史悠久的内部论坛,只能靠论坛老人人肉推荐加入,主要聚集了一批做产品的程序猿。(微信之父张小龙在做foxmail的时候,也在猪圈混迹)在猪圈,互动,活跃,归属感,统统都有,当我们听到猪圈成员病逝的消息时,每个人都心情沉重,甚至沉重到短时间内无法工作,不想工作。虽然很多猪友从未谋面,但是真的有一种特别的感情存在于我们之间,包括信任,当副帮主说要搞套利基金的时候,我们在群里聊了一下就汇款给他,三下五除二把基金搞起来了。

这就是一个成功的社群的力量。

所以,社群可行,不要放弃希望。就像女神是可以追的,万一她瞎了呢?

2.社群的类型

既然社群是基于关系来定义的,那么关系分深浅,我在这里也以关系深浅来做类型划分。

我举另外一个案例,去年9月份,我老婆开了一个酒庄,专卖进口酒(顺便说一句,货源就是我找猪圈里的人联系的,我从没见过批发商),当时为了宣传新店开张,我出了一个主意:搞个微信群吧。于是用发红包鼓励群友拉人的方式,花了2个小时和400多块钱的红包建了一个500人满群。国庆的时候,我去额济纳看胡杨林发现当地的哈密瓜真TMD的好吃,正好我们开皮卡去的,所以在群里问谁要哈密瓜?结果纷纷预定要5个10个,最后我们拉了1吨的哈密瓜回来,根本不够分配,预定5个的只能给2个,后来的人只能拿1个尝尝。这次卖瓜基本上把我们开车去额济纳的油费过路费赚回来了。这次尝试我发现,只要有很浅的基本信任关系便足以做社群转化。

所以,不必苛求每个社群都要有归属感。

根据我们的目标,可以运营不同层次的社群。干革命要有革命情谊,但开趴体只需要趴体友谊。

如果,玩社群是为了卖产品,那么根据产品类型,建立起相应的信任度要求就可以。显然不同的产品对信任度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卖可乐和卖整容不是一个套路。

核心思想是认可这个观点:爱情是情,一夜情也是情。

根据需要来选择社群类型,不要用爱情的态度去玩一夜情,会累死你,也不能指望用一夜情的态度去追求爱情,注定无望。

这样子就应该清晰多了。


3.社群的活跃度

这个是万年难题。每个人都加入了无数的群,但是99%的群就只活跃了3天,好点的活跃了30天,超过300天的,恭喜你,爱情正在萌芽中。

在论坛时代,大家就观察到一个现象,每个论坛,包括细分到每个版块,活跃份子永远只有一小撮。而整个社区的人气其实就是靠一小撮份子人带起来的。这些活跃份子,后来演化成KOL。从来没有过全民皆KOL,这是什么原因?当我看完《人类简史》这本书,我明白了,观察人性,通常去动物园里观察猴群的活动,就能得到八九不离十的结论。猴群里就是有领头的,然后大部分是跟随的。也许导致这个现象的是我们体内的基因。

所以,社群活跃度的关键因素是找活跃份子。其次才是找话题、搞活动。而且,作为运营者,话题和活动都要围绕着活跃份子的口味来做,而不是取悦广大群众。忽略吃瓜群众从不会失分,但是让活跃份子不爽就是社群运营的大忌了,另外一个坏消息是,活跃份子通常跟活跃份子关系更好,他们会同进退,如果有个KOL因为不爽而退出,那么通常都不是只有一个人退出,然后,呵呵,等着傻逼吧。

另外,活跃度和社群组织形式有关,论坛、社区和微信群的运营手法会有不同。

在活跃度公式中(假设有的话),类型,人数,主题,这些作为社群的参数,在不同的组织形式中,权重不一样。目前还没有人总结出来大概的权重关系,但根据我多年的经验,它们确实是影响因素。如果有时间,而我还保持兴趣的话,我会进一步观察思考这些参数权重。


4.社群的价值和变现

鉴于这篇文章用了我太多个番茄钟,这个就简单写下。

人脉是高级的价值追求。案例还是猪圈,我们先建立人际关系,然后自然而然地产生合作关系。

社群关系跟其他的关系对比,比如商家与会员,显著的不同点是信任关系,而利用信任关系,我们就可以变现。并且借助于IT技术(显然当前任何一种社群关系都离不开IT的支持),这种关系是可以持续连接、多线交叉连接的,那么就提供了一个可能性,原来一夜情的关系就更容易发展成多夜情,举例来说,去年冬天我的一个朋友在群里卖河北的苹果同样也卖了一皮卡,而且之前哈密瓜的口碑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卖的更快了,这就是社群的力量。

ok,就写到这,留待下回分解。


这是去年4月21日做的分享,截止今天为止,猪圈的群和污脱帮仍是我手机里最活跃的群。在污脱帮产生了一些转化的效果,包括群友之间的合作也在广州诞生了一家公司。
基于兴趣和内容的交流仍然是一个社群最重要的因素,而线下互动能促进信任关系的发展。


Sort:  

寫得很棒哪!但是!!老妖兄,跟你說發帖時別選100% Power Up了!不懂的話問問網普吧!虧大了你...

收益低,无关紧要啊。。。

I agree with deanliu don't click on the 100% power up
you'll loose a lot
do 50- 50
keep posting
it may be rough at first but it would get better the bigger your SP grows

Coin Marketplace

STEEM 0.17
TRX 0.24
JST 0.034
BTC 96627.07
ETH 2769.68
SBD 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