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传身教是正途——《如何做好孩子的情绪教养》学习笔记二

in #cn5 years ago

引言

在上一节的笔记时,我们已经情绪人格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但是相信你和我一样,可能自己都搞清楚自己的情绪状况,更别提如何构帮孩子建情绪人格了。

周育如老师在第三讲分享了如何通过做游戏的方式做情绪教养,我听下来的感受是,用这个方法教孩子,家长也是在一起学习,补上自己缺失的课。

重点笔记

一、练习情绪表达:照镜子+“我的感觉”游戏

情绪表达有很多方式,最简单的就是通过脸部表情了。你要让孩子看脸部的表情,然后和孩子一起对着镜子做出各式各样的表情

玩够了以后,可以带着孩子观察周围的人,看看他们的表情,观察他们的动作,然后猜猜这些人现在是什么情绪。

让孩子学会察言观色,提高对别人情绪的敏锐程度。

有些不能通过表情和动作表现出来的情绪,需要通过玩情绪图卡的方式来体验“我的感觉”。

比如说制作高兴、生气、难过、害怕等情绪图卡,然后轮流用语言说出“我觉得怎么样,为什么这样”。

例如“我觉得很高兴,因为今天大宝跟我说‘妈妈我爱你’”

二、练习情绪理解:玩“他的感觉”游戏

“他的感觉”这个游戏的逻辑就是你先猜隔壁人的情绪,然后说出你的理由,然后说完了之后呢,当事人就去做确认的动作,看他觉得你说对了还是说错了。

这个游戏的重点在于,让孩子学到看别人的样子是识别人情绪的第一步,而很多时候,别人表达出来的样子未必是他的真实感受,这也是确认这一步的重点。

在确认和回答的过程中,孩子慢慢就体会到,人似乎是有“表面情绪”跟“真实感受”的,而且表面情绪跟真实感受有时候未必一致。

通过反复玩这个游戏,孩子就会变得越来越会留意周围的人正在经历什么、发现什么,孩子猜人感受的时候,越来越不依赖脸上的表情,而是越来越依赖他对别人真实的观察和了解。

三、练习情绪调节:“情绪经验叙说”游戏

通过互相分享“开心”或者“害怕”的经验,不仅可以听到很多“秘密”,而且述说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调节。

我的思考

身为80后,我从小就被灌输要好好学习,将来考个好大学。这个理念贯穿了我整个童年和少年,相信绝大部分80后也是如此。

那时,我只要好好学习、考个高分,父母就开心;而一旦分数考低了,父母就很生气,轻则训斥,重则打骂,事实是他们比你更看重考试成绩。

身为孩子的我虽然知道父母爱我,但是不得不承认,我不只一次认为父母把我当考试的机器。因为我的分数关乎他们的面子,更是他们炫耀的资本。

我知道不是只有我的父母是这样,那是他们那一代人的养孩子的特点,更是他们学习、成长的时代给他们烙在骨子里的遗憾的映射。

现在的旋律变了,大家不仅仅重视分数,也重视孩子文艺方面的培养,但好像是换汤不换药。

家长们的投入也许是舍本逐末。

经常听万维纲《精英日课》的我,非常认同比起你给孩子报什么班,更重要的是你是什么样的人。

没耐心、不会处理情绪冲突是我一直以来的问题,我可不想把这些“言传身教”给孩子。

Sort:  

Congratulations @jeremy1127! You have completed the following achievement on the Steem blockchain and have been rewarded with new badge(s) :

You distributed more than 1000 upvotes. Your next target is to reach 1250 upvotes.

You can view your badges on your Steem Board and compare to others on the Steem Ranking
If you no longer want to receive notifications, reply to this comment with the word STOP

To support your work, I also upvoted your post!

Vote for @Steemitboard as a witness to get one more award and increased upvotes!

Coin Marketplace

STEEM 0.17
TRX 0.13
JST 0.028
BTC 56570.01
ETH 3028.13
USDT 1.00
SBD 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