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相信机器吗

in #cn6 years ago

自图灵测试被提出,人类对机器“模仿”自己、进而“帮助”自己的期待从未停止。终于有一天,机器足以被称为“智能”。

然而,当“拟人”机器能够提供帮助时,人类却显得有些蹑手蹑脚。

被智能机器包围的不安感如影随形。你相信机器吗?

区块链出现了

伴随着突破性的形象,区块链技术出现在人类面前。有人认为,区块链是继大型机、个人电脑、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之后的第五次颠覆式创新,有望像互联网一样重塑人类社会活动形态,并实现从目前的信息互联网向价值互联网的转变。

区块链以去中心、去信任、开放共识、透明匿名等特征,带给人类相信机器的希望。《The Economist》说,它是一台创造信任的机器。但同时,区块链的技术缺点与其局限性也被暴露。

尚未成熟的羽翼

区块链技术的核心突破是共识机制。在缺少可信任的中央节点和可信任的通道的情况下,分布在网络中的各个节点达成共识。目前,区块链的主流共识算法大多存在高冗余、高复杂度等问题,即为了争夺记账权或验证区块正确性进行冗余的存储与计算,而增加时间成本,浪费大量算力和存储空间。

区块链技术本质上可被理解为一种网络通讯语言,互联网协议。

智能合约是可以基于触发条件自动执行的电子合约。可以说,智能合约是赋予区块链灵魂的APP,让用户在死板、无法篡改、可追溯、去中心化的基础上,基于图灵完备的描述,在区块链上为相关的应用赋予活力,推向更高更广的应用场景。

然而,现有共识机制及智能合约,与普世机器信任尚有距离。

低效共识

低效缓慢的共识和算力浪费在公链里屡见不鲜,尤以PoW为甚。区块链技术的明星级应用比特币就是很好的例子,它以hash运算限制了10分钟的出块频率,导致TPS只有7。缓慢低效、浪费算力,限制了众多高TPS需求度的应用。

以太坊的交易速度是70-80笔/秒,假如以此速度投入应用到银行金融业务中,也许客户拿着一张电子汇票进行交割,等了7天7夜,这笔业务还没有完成交割,这样的交易速度确实令人抓狂。而金融领域来说,VISA的交易速度是7万+次/秒,支付宝交易速度是近8万次/秒,银行同业结算的交易速度是近7万次/秒。

安全性

1)针对区块链POW机制下的51%算力攻击

区块链号称去中心化,但并不是绝对的去中心化。它也有自己的弱点,技术上存在51%的算力攻击问题。所谓51%算力攻击,就是利用区块链使用算力作为竞争条件这一特点,用自己的算力优势撤销自己已经发生的付款交易。(如某一个矿工实体有可能抢夺了区块链的控制权,实施“双花”攻击,将之前已经花过的一些比特币币打入自己的账户。)

最典型的例子,上个月第26大加密货币BTG就遭受了51%算力攻击。一名恶意矿工获得了比特币黄金网络至少51%算力,临时控制了BTG区块链,在向交易所充值后迅速提币,再逆转区块,成功实施双花。攻击者可能从交易所窃取超过388200个BTG,价值高达1860万美元。

2)个人隐私问题

以区块链的方式,仅通过一个指针和一个可能的通道,就让大家将自己的个人记录以去中心化的方式存储,目前还有大量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个噩梦是,如果你将所有数据放在链上,而你的私钥被盗了或者被公开了,你将失去任何依赖。在目前的加密货币架构中,这的确是可能发生的,就像大量个人或企业密码被盗,或数据库被黑一样——这将带来一个浅显却很广泛的影响:人类将始终面临这种不便利性。如果一个人的所有个人纪录被盗,对于这个人的影响将会是极其惊人的:身份被盗,即,你不再拥有你的身份。

3)区块链自身Bug导致的风险

区块链的项目绝大部分都是开源的,既然是开源的,那么一旦出现问题就会被黑客盯上。比如“The DAO”黑客事件,黑客利用软件中存在的“递归调用漏洞”,盗取了360万个以太币,致使当日的以太币价格从20美元直接跌破13美元。

4)链外运算不可信

虽然区块链通过技术手段保证了数据和操作的可信,但链外的数据脱离了区块链的管控范畴,任何流程只要涉及到信任链外数据,完全就失去了利用区块链保证安全的基础。比如一个股票交易的合约,定义了开盘日的特定时间点一旦某只股票跌停超过5%,那么就将该股票抛售,而判断股票是否跌停的逻辑是:首先需要从一个第三方接口获取数据,而这个第三方可能被攻击导致判断失准,整个合约也就没有安全可言了。

接口限制

区块链的共识涉及到节点上的数字资产,而各区块链框架对数字资产有不同形式的存储方式,想要应用区块链上的智能合约,首先要熟悉各平台上数据存取方式以及限制,体现在接口层面上,对传入的参数类型和大小就有了一定约束。比如一个存储数据的应用要使用智能合约实现,与主流的数据库应用相比,在存取能力和性能设计方面有较大差距,并不能取代后者的功能。即使采用区块链在前、数据库在后的设计,也有存取等限制,这是由区块链特性及TPS要求决定的。从更广泛的范围而言,任何区块链平台上的智能合约并不能完全替代经过长时间积累的专业应用能完成的工作。

移植重构

对于一个已经运行的应用或流程来说,引入区块链技术去整合业务不止需要将数据重新整理上链,还可能涉及整个业务流的重构。

比如,房屋买卖,上链之前买卖双方通过中介来处理交易流程,中介收取佣金来帮助双方完成类似合理匹配、价值计算、贷款条件、契税缴纳、合同签订等一系列流程,而上链后不止需要数字化所有凭证,对每一步都要重新评估,对一些复杂要求及变化也要有特定的预案,如信用体系、交易中止等。

比如,在金融行业,上链之前主要承担金融中介的任务,帮助资金供求方完成资金的统筹流转,而上链后不仅仅是需要所有资产数字化、支付清算一体化,还涉及到各类金融活动的运作标准、监管制度以及会计准则的重构。

完全冗余

区块链的BFT或其他共识算法都是基于分布式存储,这个分布式存储不是一般意义的分片,而是全量数据存储(考虑全量节点),这造成了数据的冗余。而智能合约的执行需要落在这些节点上,这造成了操作的冗余。

例如,物流区块链,想要通过快递单号追溯物流信息,会导致大量节点触发查询操作并共识,造成了资源浪费和性能损失。这只是个简单操作,复杂的计算导致的性能损失更是可见一斑。

此外,每个节点都会运行区块链以维护区块链中的共识。这提供了极高水平的容错能力,确保了零停机时间,并且使存储在区块链中的数据永远不会改变,并且可以抵御审查。但是,这一切都是浪费的,因为每个节点都会重复执行一项任务,以达成共识,燃烧电力和时间。

Trias,TRY US!

带着全球最前沿的技术理念和“改变世界,造福人类”的信仰,Trias诞生了。

作为兼容原生应用程序的新一代智能合约运行平台、开发框架、与协作生态,Trias旨在定义支持通用应用程序的新一代公链体系,构建可信赖的智能自主运算环境(Trustworthy and Reliable Intelligent Autonomous Systems)。

针对区块链现有问题, Trias首次提出基于三权分立(Trias Politica)的去中心化模型。在完全去中心化与完全中心化的治理结构之间,利用三权的相互协作与制约,很大程度上解决区块链和智能合约现有的权利监管不足的问题。Trias实现了权力的动态平衡,从而最终实现信息世界的公平与公正。

TRIAS的三套子系统即是对三权的实现

行政——Leviatom可信算力平台,结合异构TEE技术与图计算,旨在构造高效、高稳定、高可扩展的共识算法,并实现对原生应用程序的支持;

立法——Prometh可溯源软件开发框架,结合形式化验证与通用软件DevSecOps框架,实现可追溯、可验证、零移植的应用程序开发范式,赋予原生应用程序以智能合约级的安全可信强度;

司法——MagCarta合约体系,实现全平台原生应用程序的统一编程与调度,并用经济模型协调各方利益。

Trias以将信任植入机器为愿景,

以让全人类相信机器为使命。

希望在不远的未来,

我们终于毫无芥蒂地生活在一个智能理想世界之中,

尽享便捷美好生活。

Hello World!

Stay Tuned...

Sort:  

@huangtongt, 写得不错,要不要后继考虑参加一下CN区的月旦评活动?到cn-reader栏目看看就明白了!

Coin Marketplace

STEEM 0.26
TRX 0.20
JST 0.038
BTC 95832.71
ETH 3561.59
USDT 1.00
SBD 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