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学习笔记141516
十四 章
头晕眼花的秘密
我在这里,要讲一讲我们很多人很怕的头晕眼花了。我们的身体是很聪明的,当它知道它自己有些地方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它会重启一次来恢复正常,这时我们就会出现头晕眼花了。如果在这以后,你能心里不紧张,能放松自己,不要再如之前的那样紧张,一会你的身体就会好起来了,连带你过去的一些身体上的问题也会得以减轻的。
我的这个道理,看起来是很吓人的,但是却是通过实践观察得出的认识。我举个例子,我妻的姨妈,78岁了,因姨父的癌症拖了5年,她的身体也很不好了,去年夏天时总算因为很瘦了(不到60市斤),接受了我的调理。开始时很顺利,胃口好些了,咳嗽也好些了,鼻炎也好些了,心脏也好些了,可有一天,她一下子头晕一阵,差点就倒在地上,幸好她扶住了没倒下。她到我这里来后很紧张,我一听说她说,看她的眉头松开了些,反而很高兴了,我说你的血压会起来了(过去她血压低好多),我还说她会长胖些了。后来她又在感冒咳嗽后还晕过一次,只是这次她不紧张了。结果真如我所说,她现在的体重有70多斤了,谁看到她都说她身体好起来了。
我一般对出现头晕现象的我的病人,都会告诉他们,是他们的气在运行,气在动。虽然我还不能完全知道这一反应的机理,但是我知道出现这一现象都是在身体进步了一些以后出现的,在这之后身体也会上一个平台的。结合《道德经》里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也看看这时的“惚恍”,我相信我们每个人的体内的气,都是可以运行的,每个人都可以进“道”。
所以我对我的高血压病人,也说你们不要怕头晕,你们要去好好感受你的头晕,这样你的血压反而会下降的。而且我治疗的高血压病人,在血压高时,头反而不晕,在血压下降时,反而出现头晕了,这也是我知道头晕是我们的身体在调整,是我们的气在运行的一个原因 。
没有经过我治疗的高血压病人可不能这样想,特别是长期吃降压药的病人,你的身体已经不是轻易能自我调整的了,你的身体是被医药绑架了的,不要受我的影响了。
那些刚检查出来是高血压的,你就听我的好了,只要尽量放松自己,多睡一睡,就照我说的来理解你的身体,不用吃降压药,也一定能让你的血压正常的,而且是真正康复,降压药一吃上隐,那你也就被那药绑架了。
说到这里,我还要提醒有些人,不要为了去体验身体的重启,而去硬让自己头晕眼花,硬不吃饭,把自己饿得头晕眼花。或者用其它的一些方法,这些人为制造的,可不是身体的重启,而是在伤害身体了。你身体没有病,当然用不了身体出现头晕的方式来调理的。
(原文)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注释)
致诘:进一步研究.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指身体在没有专门刻意练功,身体自主出现的一种定境.
惚恍:也就是注意力放松,分散开时的感觉.
无状之状:也就是身体放松,没有约束时的状态.我们现在所指的无拘无束,往往是指行为上,心情上的无拘束.其实在那时,我们的身体往往是被心情欲望所左右的,这时对身体来说,是有拘束的.真正的无状之状,应当是心静体松,把心交给身体时,而不是让心奴役身体时.
无物之象:当大脑完全安静时,我们没有了思维活动,但这时的大脑还是清醒的,这种没有思维的安静纯朴的大脑感觉,也就是无物之象.这里的物,其实就是我们的思维念头,也就是前面说的”有”.
迎之:正面去寻找迎接这种无状之状的感觉.
随之:跟随着,想要留住这种无物之象.
执:掌握.
古之道:因道是要在暂停语言时才能感觉出来,所以在人类不会说话时,语言没有产生时,一定很容易感觉到道的存在,所以老子认为这种感觉是自古就有的.
御:控制.
今之有:现今的丰富复杂的物质世界和语言思维.
古始:没有语言思维时的上古人类的感觉和思维.
道纪:也就是自然法则.
(意译)
好了,现在我再来说说大脑正在开发时的感觉。通过前面的修行,到了这一阶段,你有时就会出现这种叫惚恍的定境:视之不见,这叫夷;听之不闻,这叫希;搏之不得,这叫微。这三种情况经常不可分的混在一起,当然,你不用去研究这种感觉,你感觉就行了,本来也是弄不明白的。这样的定境感觉它无边无涯,它的上面不明亮,下面也不昏暗,可以说就不分上下,而且它自己有自己连续的时间,确实也不好描述。最后还是要从这样的定境中出来。这就是无状之状,无物之象,这就是惚恍。这种现象的出现没有规律,不是你想进入就能进入,想退出就能退出的。这种现象,我相信在远古时,人类没有语言时,人们一定会经常感觉到,我们现在能感觉到古代就存在的虚无的道,提高了我们的思维能力,就能轻松把握现今复杂的世界.掌握了自古就有的道,同时也就掌握了自然的符合道的规律准则。
(解释)
在上一章,老子就告诉我们,到了身体健康以后,也就可以不要太在身体上用心了,但这时的身体,仍然会出现一些自发的定境的.因为你已经掌握了如何正确应用自己的大脑,并已习惯放松自己的身体和大脑了.可能是我们人在经常放松大脑以后,语言逻辑思维的暂停休息后,对大脑逻辑组合能力削弱了,大脑的随机兴奋和联系变得容易,当我们安静时,有时就会进入一种没有大小上下的感觉状态,你感觉不出周围的大小深远,包括你自己的身体也是无限大和无限小混在一起的感觉。这种感觉你开始会感到很奇妙,但这种情况的出现不是你想去寻找就能获得的,可能出现在你刚睡醒时,也可能是在你专心做事时。当然,你不用担心这种感觉对你的工作产生影响,你不要紧张,这时你做事可能做得更好。
(发挥)
我说的这种感觉,可能很多人在小时候大脑在发展时出现过。小时候多半出现在感冒时,我们在感冒时,就是大脑在苏醒,在另一篇文章我会有详细的说明。我们在性宫的修行,修为能到什么样,自己的心性是关键。你的品德有多高,修为才能有多高。在后面,老子为什么要说那么多关于德的事,可能就是基于此,可以说德为道之基。
十五 章
内心的平和
在今天,能入道修行的人,真是很少了,而我们的身体也真是荒废得太久了,我们体内也是充满了矛盾。这样的我们,看起来是精明而精神的,可是却是不和的。我们不管是什么事情,都想要去寻找依据,好象我们自己就没有判断能力一样。这样我们的内心,就会装着许多的观念,而我们也要为我们的行为而导找很多的理由。在这样的情形下,我们的心如何得空?如何才能安宁?如何才能让我们的大脑为我们的身体所用?
人们会说,如果不这样,我们就会失败,就会失去很多。说这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随时都要积极奋斗。我们的奋斗为的是什么啊?不就是为了我们的生命吗?但这样的生活对我们的生命不利啊!这就是我们现在的生活状况。
是不是我们放松了自己,我们就不能获得成功呢?是不是这样我们就会被这个社会所淘汰呢?这就要靠大家去想了,我的这本书里会有明确的答案的。
还有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不是正确呢?人们是不是可以有更加有利于我们人本身的社会呢?我们是不是应当为这样的理想社会而作些什么呢?当我们反思我们的现状,是不是可以憧憬一下未来呢?今天我们国家提出的和谐社会,是不是应当以我们自身身体的和谐为中心和目标呢?当然,这些想远了,还是想想如何能为大家的身体健康,告诉一些能让大家掌握的办法吧。
现在也有好多人在为了身体的健康而想办法,因为大家对于身体被医药绑架这样的情况还是很担心的,一旦自己得了慢性病,弄不好就终身服药,想一想都可怕。本来身体还能自己调整得动,可吃了那么多的药,那就不容易了。
现在中医的好些不吃药的方法,开始流行起来了,我这里也再给大家一些心法,这些才是能让身体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方法,才能避免被医药绑架。
(原文)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焉,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注释)
微:细微,不易观察.
妙:优,好.
玄通:通于玄境,得于玄境.
识:见识理解.
强:勉强.
容:形容,描述.
豫:谨慎,犹豫不决样.
涉川:过河.
犹:胆小疑惑样.
畏四邻:邻本来不足畏,畏四邻,也就更小心胆小.
俨:客气严肃的样子.
涣:懒散放松涣散.
释:融化.
敦:老实.
朴:原木,意指原始的,没受过教育的.
旷:旷达,心胸宽阔.
混:指思维不清.
浊:混水,也指糊涂不清.
安以动之徐生:种子在发芽时,不能总是去动它,这样让它自己萌动,才能顺利萌芽生长.我们的生命力的提高,也是要把心安静下来,让大脑能感觉身体,而这一过程,是比较慢的,是个渐进的过程,如同种子发芽.
不欲盈:不去追求精神饱满.我们现在的人,部是去追求精神饱满,以为那是身体好的表现,可是如果你身体并不好,而你强打起精神,不能放松自己,反而过后身体会更不好的.
蔽而新成:就是旧了又变成新的,我们现在有个词叫新陈代谢,就有这意思.
(意译)
在上一章,我给大家讲了修道有些成就的人的内心感觉,在这一章,我就讲一讲修道到了这一步的人的外在表现。只是现在这种人已经很少见了,我就拿古人来说吧。古代修道有成的人,因为他的很多知识是来源于玄境对他的思维能力的提高,来源于他的灵性。所以就会比一般人的思维能力和预见能力更高,一般人难以理解.由于这种人一般人难以理解,我就勉强给大家描述一下他的外在表现。有时,他就象在冬天里过结冰的河一样小心谨慎;有时他又象担心损害邻里关系一样的紧张;有时呢,他又恭敬严肃得象在外作客,有时他又放松散漫得如同春天里快要融化的冰一样,有时他是一副老实巴焦的样子,如象完全没受过教育的人;有的时候,你感觉他有如山川一样的宽阔空旷;有时你又觉得他象白痴一样的糊涂混浊。谁能够象这种人一样,让自己混乱繁杂的心念慢慢归于平静清明,如同混浊的水静置起来慢慢澄清。谁又能在清醒平静的状态下,让自己的生命力逐渐强大起来,象春天里植物的萌生。记住,掌握了这种能力的人,要保持经常放松,多感觉自己的虚弱,不要老是去感觉自己的强壮。你只有这样,才能让你不断的自我更新,才能延缓衰老。
(解释)
修行到这时,由于身体和心理上的矛盾已经很少了,内部的刺激很少了,所以修行者的表情和行为常常表现得很放松安然,在别人看来就象白痴一样的木讷。你根本就看不到他有那种精明能干的样子,但是他做事又往往恰到好处,这就可能给人以高深莫测的感觉。当然,这是老子对他那个时代的人所讲的,现在的人所受的教育比那个时代的人可多了。现在的人可能只对地位、文凭等外在的东西,才能产生高深的感觉吧。
(发挥)
我们现在对一个人身体是否健康,往往看他是否精神好,如果一个人神彩飞扬,就会觉得他身体好。在有道者看来不是这样,有精神还要看这人的精神是否能内敛,还要看身体是否通泰。不过现在真是少有通道的人,也就难以看到这种人的外形。当然,我觉得这些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一步一步的来修行,不要太去管外形。
十六 章
腰为先天之府
我先来说说腰这个字形吧,是月旁,其义是肉,也就是我们的身体。这边是要,重要的要,也是要害,重要的部位。这样我们也就知道了对于身体来说,腰部就是一要害的部位,一个重要的部位。腰为一身之枢钮,也就是一身活动的中心轴,这也可见腰对于身体的重要。然而我们人却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腰却越来越死板僵硬。这就是因为我们的腰越来越老了,我们的人也越来越老了。为什么我们的腰很难保养呢?是因为我们的腰要能补得了先天,才能补得了,它是先天之府,也就是先天之气的家。所以当我们修行到一定的功夫了,也就会补先天了,也就可以延寿了。但我们现在的人却不明白这些,或者知道这些道理,却不知道怎样的情况下才是在补先天,在这一章,我就说得很明白了,就是当腰敏感起来时,当我们的腰容易感觉疲劳时,我们的腰就开始在进行修补了。
我们现在的人,没有明白这一点,着是和腰过不去,总是想要把腰弄得来不痛不酸不胀,结果腰却变得僵硬了,变强直了,直至变弯曲了。
我这样一说,可能就有人想不通了,说不能才痛啊,我让它通了,它就不痛了。可为什么通了还会僵硬呢?其实是我们让它麻木了,让那里的肉变得更硬而不敏感了,这就是我们用药所得到的结果。那么难道我们就由它疼痛吗?我们要知道它疼痛的原因,是不是它太劳累了,有体力的原因,或是性活动过头的原因。还是一个最奇怪最不能让我们注意的原因,是我们的床,我们睡觉的床,让我们的腰没有得到支撑,床太硬了,睡觉时腰下虚悬着,这样我们的腰部肌肉就不能放松,这是很多人腰酸痛的原因。
腰部敏感了,是我们更容易感觉到我们对腰的不公平,所以才容易酸痛。这时我们应该去解决我们对腰的不公,也就是要去对它好一点,让它得到休息。所以坐久了,就要活动一下腰;站久了,就要坐一坐,放松一下腰;腰部僵硬了,就要揉一揉,敲一敲腰;床太硬了,腰不能落实,就要在腰下面放一条毛巾或一个内衣之类的,把腰垫一垫,让腰部落实腰部肌肉能放松。这些办法其实都很简单,当然你去按摩一下也行,只要不是一味的吃药,一味的去麻痹腰部就好。如果我们总是感觉不到腰的疲劳酸疼,那才是不好,那说明我们的精神全浮在身体以外了,全不管我们的身体了,这样你的腰才会僵硬的,才会变形变弯的。
所以我治的那些病人,当他们出现腰酸胀时,我会为他们高兴的,有些年龄大一点的,当他出现腰部的反应是,还可能腰也直不起来,但过上二三天也就没事了,他的身体反而会进步的,这时是他开始补他的先天了。
当然年轻人你感觉不到你的腰酸,那就是正常了。
(原文)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殁身不殆。
(注释)
虚极:极度放松.
守静笃:保持深度的清静.
并作:共同兴起生长.
观复:看到循环.
芸芸:众多繁复样.
归根曰静:根在下,归根也即把注意力向下引导,当我们把注意力向下引导时,我们的心和气也很容易就安静下来了.
复命:也即增加寿命.
常:正常.
知常曰明:懂得正常正确的归根修行的方法,才能让自己更明智.也就是我们懂得向下导引,我们的大脑反而不会糊涂.这里而是有很科学的道理的,当我们的注意力向下导引时,也更容易让静脉血回流,这样反而动脉血更容易向上养大脑.如果我们的气总是向上冲,反而静脉血阻塞着,大脑反而会失养.
容:心能容物容人容事,也就是更宽容.
公:公正公平,能考虑到大家的利益.
王:公推的领导.
天:宽,管得宽,也就是可以担负更多的责任.
天乃道:能为天下作想,心胸自然宽广,也就更能合虚无宽广的道.
殁身不殆:至死也健康不生病.
(意译)
尽力放松自己,去感觉身体里的空虚,一直守住这空虚的感觉,尽力停下自己的思维,保持心灵的安静,深深地守住这份安静。在大自然环境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万物静静地生长,但是,最后它们都会回到它们初生的根部。归根的方法就是一个静字,这个静可以给我们带来长寿。在我们人的身体上,腰部就是根,修行到最后,气血、感觉都会归根于腰这个部位。只要我们一直感觉到腰部的不适,然后尽力把这种由先天不足和疲劳累积的不适感放松开,生命就在抗衰老了,这也就叫复命。我们身体其它地方的疲劳感和不适感都可以逐渐减轻恢复,唯独腰部的很难。复命是一定的规律,懂得这一规律的,修行到这里的,就是明白人。不明白这一气血归根的道理,胡乱引导气血流动,就会带来凶险,是会让身体出问题的。知道这一点,心里的目标明确,到了归根这一步,基本上身体就没有疾病了,人的性格也会变得宽宏大量。一个宽宏大量的人就容易做事公道,公道的人就能得人心。得人心,外在的矛盾也减少了,内心的压力也就小了。这才是更符合健康的生活,更合于天道。这样也就活得长久,可以长寿,直到生命的最后都不会生病,也没有危险。
(解释)
我们个人与外界的关系,起决定作用的还是我们的性格。我们通过修行,可能让我们的身心更加健康,这样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人际关系的和谐。
我在这一章,还要专门来说一说关于修行过程中,我们的注意力,也就是意念,要如何来引导体内气血运行的问题。历来修行的人里有许多的都想走捷径,一步登天,修什么气脉运行之法,这都是妄作。在《道德经》里,老子明确提出“人法地”这一大原则,也就是说我们人的意念、感觉应当取法于地,应当引导气血下行,到最后归根于腰,就是到腰部,你在有意念时还是向下才对。在中医里,称腰为先天之府,而我们的先天老是填不满。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都是在不断地耗损先天,而我们在还没有修行到通先天之前,是感觉不到你的先天处于虚耗之中的。加上祖辈都是这样消耗着先天,所以我们的先天总是很虚的,这也是我们人不能活到自然寿命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也是我们修行要一直守虚的原因,就是要让我们感觉出先天的虚损,这样我们的后天才能补得上先天,纠正我们遗传上的损失,改变遗传下来的慢性病。通过一步一步的修行,到这里,我们就连通了先天和后天。
在这里,我总结一下气血运行的过程:一开始是忘言入道,得玄境,接着放松大脑的凡心杂念。放松下来后意归丹田,守中,守中虚,气血入命宫(腹部)。在命宫积累生命能量,养命养足后,要注意控制增强了的性欲。这一过程也在修正自己的行为心性,这样,体内的气血自然会积满而上行,这是不需要你去向上引导的,反而意念还要向下装填。当气血积满自然会上头部,但你还是最好不要注意头部,在有意念时还是要向下,这时就进入了惚恍。惚恍过后,一切归于平静,意念归根于腰而复命。大概过程就是这样,说得再简单点也就是先大脑静下来气归丹田,一直向下装填,气血满后直到大脑进入惚恍,惚恍过后打开先天之门,归根于腰而完成。在这个过程中,你的心理因素会对身体有明显的影响,只有人的心性更宽宏、更健康,你才能进步。
(发挥)
我在这里要专门说一说后世道家的大小周天法。后世的道家流传于世的修行有小周天、大周天之说,要把后背的督脉打通,通周天,把精气往上提,以图还精补脑,延年益寿。这是一种在形式上的强与天合,多有误人,修行人不可不察。其实我们的后天之精根本就不可能通过脊柱上行补脑,后天之精可能是通过别的
(发挥)
我在这里要专门说一说后世道家的大小周天法。后世的道家流传于世的修行有小周天、大周天之说,要把后背的督脉打通,通周天,把精气往上提,以图还精补脑,延年益寿。这是一种在形式上的强与天合,多有误人,修行人不可不察。其实我们的后天之精根本就不可能通过脊柱上行补脑,后天之精可能是通过别的通道,如血管和淋巴管吸收的,这个过程你根本就不用去管它,它是自己发生完成的。
我的病人中,就有几个是炼周天功,通了周天后虚汗淋漓,甚至有发展到糖尿病手脚麻木,行动不便的。他们开始并没有怀疑是周天功的错,只是以为自己病了。后世道教修行,初成以擒白虎、斩赤龙为标志,所以就发展出周天功这种有违自然之法。其实好的修行方法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会使身体的分泌更旺盛。而身体不好的,有严重问题的人,他的后天生殖之精才长期没有。真正的修行应当顺自然,还人以本来面目。当然,首先要明白,我们现在人的生活,并不是自然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