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学习笔记111213
十一 章
换一种思维方式
当我们在精神上很痛苦时,往往就是因为头脑转不过弯,死钻牛角。这时我们就需要换一种思维方式,换一种角度来看待问题了。这样也许你会豁然开朗,你可能会发现,原来事情并不是自己想的那么严重。同样的,我们的很多发现,有时就是对很平常的事情,平时认为很正常的事情的反思,出来意想不到的结果。
那么,是不是我们一定要用语言去想,才能想出办法呢?往往是我们越想越头疼,越想越心情不好,这时就不如让大脑安静下来,停下语言思维,还可能一下出灵感的。所以说完全不想,也是变换一种思维方式。我们从小接受得多的教育,是一种举一反三的扩展思维模式,而对于逆向思维,却比较小心。而《道德经》却讲了“反者道之动”,可见道者的思维,常与常人相异。这并不是因为道者非要与人相异,而是因为我们常人常常与自然相背,与真理真实相背。
难道人们非要去犯错误吗?对待我们的生命,常人确实非要去犯错误,因为他们只要能感觉到目前的舒适,就会认为他们的身体是正常的,而要舒适最捷近的方法就是感觉不到身体的内部。
但这一现实,也让道者常常得不到人们的理解,就算他们能活到很长的寿命,也只是让常人惊奇一下而已,要改变人们的认识,是何等的艰难啊!
看看老子的思维方式,他知道车轮毂的实有,那是谁也知道的,但他却看到正是那个车轮毂的空虚的地方,才是装车轴的地方,如果那里没有空,如何安装车轴呢?你的大脑如果没有了空位,如何装得了新知识呢?其实还不了这么简单,还有你的大脑如果因为大量的刺激而抑制了,如何才能接收到新的信息呢?如果你的大脑抑制了,如何能感觉你身体呢?如何才能接收身体反馈给大脑的信息呢?
太多的疑问了,大家慢慢看吧。
(原文)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注释)
辐:车轮上向四周支撑的辐条。
毂:就是轮毂,车轮中心安装车轴的部件。
埏埴:就是把粘土做成陶器坯子的过程。
凿户牖:也就是开门窗,户是门,牖是窗。
利:便利、方便之意。
用:应用、利用。
(意译)
我在前面就教大家如何把大脑里的杂念,语言思维清空,这里面的意义除了启动我们身体的自我修复机能,使得身体健康以外。到现在,就还有一层意义是要开发我们的直觉思维、创新能力和提高我们的判断能力,也就是开发我们的灵性。为什么要清空大脑,我给大家举一些例子来加以说明。比如我们用三十根辐条拱成一个车毂,一定要在中间留上空缺,正是这车毂中间的空缺处,才能装上车轴,车轮才能转动。再比如用泥土做陶器,一定要在中间做出个空间,正是那陶器中间的空虚处,才可以用来放东西。修房子开门窗,正是门窗的空间和屋子的空间,才是我们可以活动的,能被我们所利用的,我们总不能跑到实心的墙里去吧。所以,对我们的大脑来说,有知识,有经验只是方便我们应用,也就是我们没有必要静心去判断,仅凭知识和经验就可以作出选择和判断。但是,只有在大脑清空时,也可以说是我们没有经验和知识可资利用时,我们才是真正的在使用我们的大脑,这时的大脑也才能产生更强的创造力.而且,也只有当我们放下陈见,放下教条,才能装得进去新的知识.
(解释)
关于知识和创造、创新能力的关系,现代人更倾向于知识的积累和创造力的产生有绝对的关系,事实上并不是知识丰富的就一定有较强的创新能力。我们知道,在某个领域的重大突破,可能是别的领域的人来做的。所以有句话说:在本行的工作,可以成为内行;而跨行的爱好,可能成为专家。还有,我们在知识上的突破,往往是年轻时完成的。当我们年轻时,由于大脑没有被各种知识信息所填满,学习能力和学习欲望就要比年老时强得多。只是成年以后,有一定的知识和经验,能帮助我们方便判断方便应用而已,但也正是这些知识和经验可能阻碍我们对未知领域的探索。还有,当今社会的信息量大增,要用爆炸来形容,所以现在的人更需要的是清空大脑。
(发挥)
我们一般人看东西都是看到它的有的部分,老子看到了无的部分。我们当今评价一个人,往往是看他已经学了多少,而无法看到他能创造多少。这样的结果就可能是占据学术地位的,可能就是学有很多的东西却很难接受新知识的,这往往成为科技进步的障碍。当然,我这样说可能比较偏激,但是,大凡科学的进步都会在它的推广时遇到巨大的困难,在历史上还出现过不少新知识的推广与人们旧观念发生的冲突。所以在佛学上就有一个概念叫“所知障”。我这样说,并不是说我就赞成不学无术,而是希望我们的学者不要墨守成规,要学会清空大脑,让大脑还能创造。
在中国,具有创造能力,具有创新精神的人,还往往会受到人们的嘲讽、排斥和打击,这是一种非常不好的社会风气。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大多数的人都是普通人,他们少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这样他们就会把这种少数人当成和他们不一样的人,而加以排斥。所以中国有句古话叫“不被人嫉是庸才”,这话也可看成是那种被人排斥的人的一种自我排解吧。
十二 章
神从耳目出 病从口鼻入
现在人认为精神好才是身体好,而我们精神好时,实际上是身体在消耗精神,要安静时,才是在养精神。我们往往是通过观察发现年轻人精神好,年轻人身体好,于是就得出精神好身体才好的结论。这种思维方式看似科学,其实是一种短视的思维。我们年轻时,身体处于成长之中,只是对我们的遗传表达就行,身体内部的调整和修补根本就没启动,当然年轻人的心神就完全浮于身外了,所以看起就精神饱满,不知疲倦。而老年人身体内部已经有了好些问题存在,一定要心神内敛才能让身体内部的修复能持续进行。但是我们现在的老年人,往往把身体内部的修复当成是疾病(因为身体修复必须要先让身体苏醒,要让身体感觉到有问题的地方,才能启动修复机能),这样就会吃药来抑制这种身体的苏醒,这样反而让身体内部更加抑制,反复这样,也就让身体内部高度抑制了,即使心再静下来,也很难启动自我修复机能了,这也就是身体不通了。所以这时的人精神振作些,还能掩盖身体内部的老化,身体内部也不会苏醒了,反而不生病了,但是也不会增寿了。而且也会让身体内部的问题堆积起来,成为更大的身体问题,当问题够严重进,也就会生大病了。这也是一些平时看起来身体很好的人,却一生病就生了大病的原因。
那么,我们为了让我们尽力少去感觉到我们的身体,我们就会吃进去很多抑制我们感觉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反而会伤害我们的身体。想想我们吃进去的食物里,有多少的东西对身体是有强烈刺激的?我们喝酒、抽烟,我们吃辣椒、香料,这些东西给了我们多少营养?却又给了我们多少损伤刺激?我们吃盐,吃极苦的药,这些又是在我们的身体里起着什么样的作用?我们能看到我们的身体里的病菌死亡了,却看不到我们自己的细胞也是大量的处于死亡和半死亡之中。我们能看到我们身外的世界在我们的努力之中得到极大的改变,却看不到我们自己的身体也在不断的在改变。我们总是以我们对身外世界的改变来参照我们对身内世界的成绩,却没有看到我们现在为何医院的生意这样兴隆?还以为是我们现在的人生活条件改善了,更注重了身体健康,而没想到如果真是我们现在人对身体更有办法了,人们应该更健康少生病才对啊?为何更多地生病,更多地生奇难怪病啊?
(原文)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注释)
五色:青,红,黄,白,黑.在这里,意指强烈的色彩.
五音:宫,商,角,徵,羽,在这里意指强烈的音乐.
五味:酸,苦,甜,辛,咸.
口爽:指口腔失去感觉.现在的人,口味越吃越重,也就是因为口爽.
驰骋畋猎:骑马打猎,意指过度兴奋.
行妨:行为对他人社会产生妨害,意指犯罪.
为腹不为目:更多地注意自己的肚子,而不是只用眼睛关注身外.
去彼取此:彼为身外,此为此身,为身体,为身内.这句也就是去除对身外的欲求,而多去寻找身体内的感觉.
(意译)
要清空大脑,同时还要减少外界对大脑的干扰,我可以帮大家把来自外界的干扰稍微归纳一下,大家可以举一反三地进行理解。象浓烈的色彩,通过眼睛进入可以干扰大脑,长时间的刺激,还可能影响视力。强烈的音乐,也会干扰大脑,同时也可能影响听力。刺激的调味品,更是直接伤害大脑、伤害身体,能明显感觉出来的是让口舌生痛,甚至可能口舌溃疡。骑马打猎这些活动让人过度兴奋,内心不得安宁清静,弄不好还可能兴奋过度而让人失去理智。如果长时间处于兴奋状态,严重影响睡眠的话,还可能导致精神失常。稀罕的东西,不容易得到的东西,能引诱人的贪欲膨胀,有可能还导致人犯罪。所以,圣人为腹不为目,修行人应当多注意自己的肚子,多让身体处在能自我修复的状态,为身心的发展而储备能量。不为目是为了减少外界的不必要的信息,减少对身体和大脑的干扰。少感觉身体外界的,多感觉身体内部的,这是修道的一个基本原则。
(解释)
在上一章,老子教导我们清空大脑里的过去的信息,这一章非常清楚地告诉我们怎样减少信息的传入,减少对大脑的刺激,只是有些显得过于偏激。然而要让大脑开发出大脑本来具有的,只是被各种无用的、有害的信息干扰的灵性,这也确实是一个办法。这一段和佛教的“无我相、人相、众生相”“无眼耳鼻舌身意”等何其相似。
(发挥)
我们人为了身体,总是想到的是我们的身体里缺什么,就是没有想想我们身体里多了什么,总是想到的是我们要吃什么,而没想到我们不该吃什么。其实我们现在人的身体,更多的问题是我们的身体里多了好多不该有的东西。比如食盐、辣椒、辛香料、药物等等,这些东西对身体的刺激和破坏,让身体高度的抑制。在前面我就说过,人类进入语言社会以后,大脑的对身体的监控功能逐渐抑制,我们人反而害怕身体苏醒,我们人就用这些本来不该吃的东西来帮助抑制身体。所以我们人要想真正回到自然状态,就得减少这些东西,还要让大脑有时间使用除语言之外的功能,让身体苏醒,进行自我修复,开发大脑的灵性,这就是修道。
十三 章
只有身体更好了,才能更好地工作
这个话题其实不用我多讲,都知道。但只是我们往往对自己的身体没办法,才常常不顾身体而去拼命工作。如果人们知道他的身体生病,是在告诉他对身体做错了什么,只要他纠正自己的错误,身体就会健康,那么他也就不会放弃对身体的监控,就会知道爱惜他的身体了。当我们对身体没有犯多少错误时,我们的身体也可以更好地工作,这时的身体其实也是很结实而不易生病的。
常常有人很希望有我这样的体质,也有人知道我从小身体并不好。可他们只是以为我心宽,不操心,以为我不努力没追求,这样我才有个好身体的。还有人说我有个好的生活习惯,不抽烟不喝酒不熬夜。但为什么他们不这样呢?那是因为就算他们能这样了,也不能保证就能获得健康,他们没有一定这样就能获得健康的把握吧。还有他要顺应他们身体的欲望,发泄他们的情绪,他们还以为医学的发达,可以给他们带来健康,他们把自己的身体托付给了医院和他的财富。然而这些并不能长久地给他健康,但到他们知道时,也就改变不了什么了。
告诉你们,最主要的是,我有道,我明白了我们的身体还是和老子时代的身体是一样的,我也可以通过和他一样的修行方法而得以长寿健康。当然了,我还有我的“仙丹”,我的养生治病药丸,呵呵,这可是个秘密了。
看看这里,老子他还知道心理疾病是因为人们太在意自己的身体,才让心理因素影响了生理,才把身体复杂化了。当然了,我们现在人的心理疾病又比老子那个时代的心理疾病要复杂得多了,我们现在的心理疾病,往往还是有生理基础的,因为我们现在抑制破坏大脑的感冒药用得太多太滥了,药也太凶了,这些药物可能会伤害脑组织,这样心理病也就有了生理基础了。
人们现在吃这些药如同吃上隐了一样,观念上就被医药绑架了,这样发展下去,如何得了哦。
一个身心健康的人,才可以承担天下的责任,可现在有多少人的心理是健康的呢?幸好现在什么事情都分专业哦,还分得特细,但综合性的人才在哪里呢?因为人们的心理能力只能承受得了那么一点专业知识啊,赶紧修行吧,不然我看你们的大脑如何能承受?又有那么多的刺激物在刺激大脑和身体,又有那么多的知识要记忆,大脑不最后崩溃才怪哦,天妒英才就是这样发生的,怕吗?
我的文体因我的写作时间的不同而有些改变,我也希望看我书的人不要睡着了,不过有失眠症的人,你们睡着了,要感谢我哦,睡着了可要注意不要着凉了,呵呵。
(原文)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何为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注释)
宠:宠爱.
辱:羞辱.
若惊:如同受到惊吓.
贵:遗,给,带来.
若身:如同身体,也即宠辱对身体的影响,如同生理上的疾病一样.
宠为下:地位在下的,才能受来自地位上的宠爱.
无身:忘掉身体,不再过度关注身体.
贵以身为天下:看重天下人,如同看重自己的身体.
若可寄天下:如同自己的身体装着天下人.
爱以身为天下:爱天下人,如同爱自己身体.
托天下:担负天下人的希望。
(意译)
当我们的身体内的各种能伤害身体的因素,都在我们的修行过程中一一得到纠正以后,我们的身体会很虚灵.这时来自社会的荣誉和羞辱对身体的影响会非常明显,会让你心跳加快,就和受到惊吓,得了一场大病一样。为什么我们对外界社会的评价会产生这么大的反应呢?是因为我们内心对自身的评价太高,而又认为自己的地位太低,这样来自社会的荣誉就会被我们看得太重,得到也会受惊,失去也会受惊。为什么荣誉和羞辱带来的反应,就如同我们的身体生了一场大病?我们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我们对身体太过关注,如果这时我们能放下对身体的过度感觉关注,就如同我们没有身体一样,我们还会有什么疾病呢?本来我们通过前面的修行,到这时我们的身体已经很健康了,只是现在更敏感而已。这时我们就应当树立起以天下为已任的信念,把天下作为自己的身体,象爱自己的身体一样爱天下人,这样的人才是可以承担天下的大任。
(解释)
我们人的大脑,如果不发达,性格可能还要显得坚强一些。大脑发达的,反而会更敏感。修行是要让我们的大脑苏醒,这就会让大脑开发出来。要解决大脑的发展和情绪的敏感之间的矛盾,就一定要靠培养我们的理智,从狭隘的个人情感中走出来,树立更高尚的情操和世界观。不然的话,你就会在个人情感里不断消耗,功力老是长不上去。
在这一段,老子告诉修行人,当心理因素对身体的影响很明显时,就不要一味地去追求身体的反应了,而恰好要把身体暂时丢开一下.要先把自己的心理素质提高,不然你的身体反而会因心理素质的不够高而出现疾病.再说了,修行的目的,并不是只为了修行,而是要更好地为社会为天下,无为并不是目的,要有能力为,无不为才是目的.
(发挥)
应当说现在社会在情操方面说得非常多了,然而我们的一些聪明人会把这当成是教育对他的欺骗,其实这是人的生命的需求。现在的一些研究表明,那些惯犯,往往在大脑的前额额叶有发育不良,这就表明人的人格不健全是有生理基础的。虽然这样的研究是否可靠不清楚,但我们人的个性,人的思维方式的差异,也说明我们人的性格可能有生理基础。一个在大脑上较健全的人往往能想到别人的利益,能体会别人的感受;而情商不高的人,要处理好自己的情绪都可能比较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