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及日月,时至皆归尽。未曾有一事,不被无常吞steemCreated with Sketch.

in #cn7 years ago

很多人迷于算命,单纯算命,算出来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好运、厄运、梦想与失落,欢乐与悲伤...都会一点不走样地流过我们这虚幻的生命。
而我们,只不过是早己安排好情节的剧中的戏子,在无我的世界,在无常的生命中,在不相干的故事里,承受着真实的疼,流着自己的泪。
命由己造,福由心生,但问此心,何必问命?

有了执着的自我,贪嗔痴就会与善业恶业汇成生命之流,裹挟着,波连波,直至遥远的未来。
一期生命结束时,在强烈的执取之下,因心而生另一场生命流程。这时候,什么样的心,就感生什么样的世界。
如同忙忙碌碌的戏子,登场退场、上妆卸妆。

世人的苦难,皆因为贪欲而起。
贪于名的,被束缚在名上;
贪于财的,被束缚在财上;
好色的被束缚在色上,重情的被束缚在情上。
朝于斯、暮于斯,流离颠沛于斯。

不当的情欲,如同布满鲜花的泥潭,只要踏上去,就会让人步步下陷,渐至不可自拔。
自己的心想要什么,就只会一味地满足与纵容。
从生到死,从劫到劫,颠沛于斯、流离于斯,却从来没有反思过这心中欲望的本来面目。

人的尊贵生于节制,所以社会有法纪,佛家有戒律。
人类社会因为有了法纪与道德等的自我约束,才尊崇于天地之间。
人必有所不为、才会贵重,太滥用情感与欲望的人,是毫无尊贵可言的。
尊贵生于节制,祸乱源于放纵。
善护心念,才是安乐尊荣的源头。

爱与恨是相对存在的,中间只隔着一张薄纸,稍稍一捅就过去了。
由爱生恨的事,在这世间比比皆是,时间的翻云覆雨手,制造了太多爱恨无常的人生戏。
恨的背面也是爱,轮回中,为之死去活来、爱之入髓的眷属,很多只是为了偿还宿世的债。

很多的痛苦,都是因为我们一直沉缅在过去的伤痛之中,无法释怀。拿过往的苦难,折磨现在的自己。
前南非总统曼德拉说:“当我走出囚室,迈向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实仍在狱中。”

我们从来就不需要向身外寻求安止之地。返观自照,此心安处,即是故乡。
《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放牛的娃儿有牛骚味,养兰的姑娘带草木香,这就是环境对人的潜移默化。
天地之间,并不是以人类为唯一的中心,而是所有生命的共同家园。
每一个卑微弱小的生命,都拥有同样的生命尊严。
屏幕快照 2018-02-24 下午1.34.39.png
因果是一种客观规律,如同万有引力。利人即是利己,伤人即是自伤。
智慧的人洞悉因果,在起心动念、一举一动中广种善因、防患于未燃;
而常人总是只顾及到眼前的利弊,而看不到稍远一点的得失。
刀口舔蜜,鲜有不割其舌;逆风扬尘,少有不污自身。

因果的规则简白明了,只是众生业重,不易起信。
太多的颠沛流离、太多的家破人散,身边经常上演的活生生的因果事例,却还是很少有人警醒,一个个勇往直前,无所畏惧。智者畏因,常人畏果。到了必须付出沉重的代价时,才感到害怕,又有什么用呢?

孔子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明白人总是善于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不拎清的人,总是愤世嫉俗、怨天尤人。

对于佛法,许多人有孟子那种“何必言利”的情怀,耻于谈及福报,更不屑于在学佛之中掺杂现世功利的目的。
但佛法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魏晋名士清谈,不是小资们茶余饭后的生活调剂,而是当下切切实实的灭苦之道。
利用佛法中的修法及因果律,从现世的重度之苦走向相对轻度之苦,同样是灭苦之道的一部分。

排斥什么,什么就会远离自己。所以仇富的人多半会穷愁潦倒,仇贵的人基本难以显达尊荣。
认定什么,什么就离自己越来看近。经常骂“天底下的男人没一个好东西”的女人,好男人真的会集体玩失踪;认定社会黑暗的人,光明面就真的会从自己的世界消失。

慈心如同磁性,慈悲柔和的心,让自己的身上散发着一种强大的吸引力,一切所需,不求自得。

人的生活层次一旦超过温饱线,幸福指数就与财富数量没有太多关系了。

富贵有相对富贵与绝对富贵。
相对富贵是指财富、地位等,绝对富贵是指知足心。
心清净才是真福气,心满足才是真富贵。
在无尽的欲望面前,永没有富贵,永远都是欠缺。
心中永远有一个填不满的黑洞,这个黑洞牵引着人奋波不息,永无宁日。

彩云易散琉璃脆,世间好物不坚牢,这就是无常。
无常谁也逃不过,如佛所说,“大地及日月,时至皆归尽,未曾有一事,不被无常吞”。
无常时刻在警醒我们,我们在这个无常世界,就要努力寻找一个终极的生命归宿,这就是佛法存在的意义。
屏幕快照 2018-02-24 下午1.39.19.png
佛说:“大地及日月,时至皆归尽。未曾有一事,不被无常吞”。看完这一偈,这一刻已经永远过去了,永不会再回来。这就是无常。

什么也抵不过无常的消磨,爱情、理想、信念、感动人心的一个个瞬间,一不经意竟成往事,猛回头时已是百年。“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佛法讲什么?讲的就是世间无常与世间的归宿。“诸法因缘生,缘谢法还灭。吾师大沙门,常作如是说”。
佛法中,智慧的光芒如此清晰地照亮着我们的生命。

在无常的原则下,这世间没有一个人、一件事、一句承诺是永恒不变的。
海枯石烂听起来很动人,可是不经意间,物犹在,人已非。“花满市,月浸衣,少年情事老来悲”,世间有什么抵得过无常的消磨?我们总想留住点什么,而岁月却总是在无情地吞噬着一切。这就是“诸行无常”。

寺院宏伟、佛像庄严,同样也抵不过岁月的风霜。
南朝四百八十寺,都付与了风雨,消逝在了岁月的长河中。
“无常”是世间永恒的主题。“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佛法揭示的正是这些世间根本的规律,正是在这个无常世间,为我们找到一个归终版的解决方案。

人无法两次踏进同一条生命之河。
反观自我,身体与精神的新旧更替的过程,年年月月在变化、分分秒秒不同。
十年前的自己与现在的自我,记忆、思惟、观念等已经很少有相似之处,头脑中旧的影像如大浪淘沙,一去不返,新的影像纷至沓来,又涛涛而去.......如花美眷,尽付与似水流年。
这就是无常。

反观自照之下,在自我迁流不息的物质与精神之业流中,哪能找到一样恒常不变的东西呢?
一切都是梦幻、一切都如云烟,一切都会一去不复返。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
返观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六尘,已经是惊涛骇浪,落英缤纷。
而纷扰之中,诸法寂灭、清净庄严。

佛法中内省的方法,在审视自我的五蕴六入十八界过程中,能很快让我们得到精神的安宁,让我们从容面对,触事有余,常无不定。心不再被外界的红尘飞扬、内在的贪嗔起伏所扰,犹如莲花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
布衣蔬食也好、钟鸣鼎食也好,盛名满朝也罢,诽谤满野也罢,都能安止于当下,安住于自心。

哪一天能对这个无常世间彻底没有了意见,说算是于学佛得了实益。

理上明与亲证,只隔一层纸,常如万重山。

学佛之后,最低的标准,应能相应提升生活质量、净化心境、提高德行,这就是以身现世,证明佛所言不虚。
如果越学生活越不如意、人际关系越差,就要反省自身了,是自己修行不力?还是方法有误?身在红尘,当如莲花,香洁其形、不染其性。

凡所有学,要化为自己的东西。将这些智慧融入自心、化入自性,并自然落实到日常的思惟与行为之中,举手投足、不经意间无不合于斯道。朝于斯,暮于斯,颠沛流离亦不离于斯。
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些智慧还是那天际的落霞与孤鹜,与你无关。

在生活实践佛法,将佛法的智慧应用到生活中,乃至身心世界,无一处不是三藏十二部经;山河大地,无一处不在讲经说法;待人接物,无一处不是真如妙用,那就是将生活与佛法完全融通了。

https://mp.weixin.qq.com/s/kGDIhUQaRdusFaj8EUtJ9Q
屏幕快照 2018-02-24 下午1.52.15.png
公众号:xslhcdk

Sort:  

@alotusflower 我觉得师兄你的文笔不错,有没有兴趣参与“三个一”活动?

如果有兴趣,请点击此链接:https://steemit.com/cn-contest/@tvb/cn-31-11

同时,建议你在标题放上 “月旦评”,还有加上 “cn-reader” 和 “cn-literature” 的标贴

Coin Marketplace

STEEM 0.24
TRX 0.25
JST 0.039
BTC 93333.46
ETH 3336.69
USDT 1.00
SBD 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