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五大昏君:祖宗基业的毁灭者

in #china2 months ago

一、历史的叹息:昏君与王朝兴衰
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昏君的出现往往成为王朝兴衰的关键转折点。他们的昏庸行为不仅给当时的百姓带来了无尽的苦难,也为王朝的覆灭埋下了深深的隐患。
昏君们的行为表现各异,但总体来说都对国家的稳定和发展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例如,晋惠帝司马衷,作为一个白痴皇帝,无法治理国家,使得大权旁落,引发了八王之乱,直接导致晋王朝的灭亡。他在面对百姓因旱灾而饿死的情况时,竟说出 “百姓没有米吃,为什么不吃肉羹?” 这样令人啼笑皆非的话,可见其昏庸程度之深。
周幽王姬宫涅更是为了博美人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这种荒唐的行为不仅失去了诸侯的信任,也让周王朝陷入了危机。各种社会矛盾急剧尖锐化,政局不稳,地震、旱灾屡次发生,而周幽王却依然沉湎酒色,不理国事,最终导致西周灭亡。
宋徽宗赵佶虽在诗书词画方面有非凡天赋,但对治国却一窍不通。他大兴土木,满足自己的享受,任用蔡京等奸臣,导致朝政大乱。对国际形势判断错误,使得金兵南下,最终自己被俘虏,还断送了大宋的半壁江山。
这些昏君的存在,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一个国家的统治者对国家命运的重大影响。他们的昏庸行为,废公存私,使得整个国家组织被撕裂,大权被强者夺取,天下陷入纷争和混乱。他们不善于纳谏,不能听取忠臣的忠言,不懂得防微杜渐,从善如流,最终耗尽祖宗基业,搞得国不成体,民不聊生。历史的教训是深刻的,让我们在回顾历史的同时,也更加珍惜现在的和平与稳定。
二、五大昏君之晋惠帝司马衷
(一)白痴皇帝引发八王之乱
晋惠帝司马衷,因其愚痴而无法有效治理国家。他在位期间,皇后贾南风专权乱政。贾南风野心勃勃,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不择手段地排除异己。她先是与楚王司马玮合谋,诛杀了辅政大臣杨骏,随后又设计杀害了汝南王司马亮和楚王司马玮。贾南风的胡作非为,使得西晋朝廷内部矛盾激化,各方势力为了争夺权力,纷纷卷入其中。
司马衷的无能使得他无法掌控局势,八王之乱由此爆发。这场长达十六年的内乱,使得晋朝的统治急剧恶化。各个诸侯王之间相互攻伐,战火不断,百姓流离失所,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西晋王朝在这场内乱中元气大伤,国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
(二)经典之问显白痴程度
天下旱灾,百姓饿死,司马衷竟问 “百姓没有米吃,为什么不吃肉羹”,此问一出,尽显其白痴程度之深。从现代的角度来看,这一问题反映出司马衷严重缺乏对现实生活的了解和认知。他生长于宫廷之中,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根本无法体会百姓的疾苦。
在古代,百姓的生活主要依赖农业生产,一旦遭遇旱灾等自然灾害,粮食歉收,就会面临饥饿的威胁。而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肉羹是一种奢侈品,只有在极少数的情况下才能享用。司马衷的这一问题,充分暴露了他的无知和昏庸。
他的这句话也成为了历史上的一个笑柄,被后人不断地批评和嘲讽。然而,我们也应该从这个问题中看到更深层次的原因。司马衷的白痴不仅仅是他个人的问题,更是西晋王朝政治制度和社会环境的产物。
西晋时期,士族门阀势力强大,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司马衷作为皇帝,本应肩负起治理国家的重任,但他却因为自身的愚痴而无法胜任。这也使得西晋王朝在面对各种危机时,无法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最终走向了灭亡。
三、五大昏君之宋徽宗赵佶
(一)艺术宗师治国无道
宋徽宗赵佶在艺术领域的成就堪称宗师级别。他的书法独创瘦金体,笔画爽朗硬利,精致灵动,韵味十足。他对自己的书法造诣十分自信,将其作品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如寺庙学堂的匾额石碑、钱币等,还作为赏赐赐予文武百官。在绘画方面,他尤擅花鸟,技艺精湛,设立翰林画院,亲自制定教学大纲并授课,培养出了王希孟、张择端、李唐等一大批丹青之才。然而,这位艺术大师在治国方面却一窍不通。
赵佶轻佻治国,大兴土木,追求 “丰盛、通达、安乐、阔气” 的生活。他下令童贯在苏州、杭州设立 “造作局”,集中东南地区数千名工匠制造各种工艺品;又令朱勔在苏州设立 “应奉局”,从东南地区搜罗奇花异石,用船经大运河运往汴京,即《水浒传》中所说的 “花石纲”。这一行为不仅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使得百姓民不聊生,中产之家全都破产,甚至卖子鬻女以供索取。
此外,赵佶任用蔡京、童贯、王黼、梁师成、朱勔、李彦等奸臣,这些人在朝中结党营私、贪赃枉法、排除异己,将民间弄得乌烟瘴气。蔡京当宰相时大兴花石纲,改盐法和茶法,铸当十大钱;童贯作为宦官却掌握军权,攻辽失败后还乞求金兵代取燕京,以百万贯赎燕京等空城而回,侈言恢复之功;王黼借位高权重之机,搜罗很多子女玉帛享乐,打击政敌,粉饰太平;梁师成自称苏轼之子,伪造圣旨,贪污受贿,卖官鬻职;朱勔依靠 “花石纲” 飞黄腾达,在浙江激起民愤;李彦搜刮田产,杖死良民千余人。
(二)判断失误断送江山
宋徽宗对国际形势判断错误,采取了联金攻辽的策略。北宋后期,辽国和金国犹如狼和熊,辽国开始走下坡路,金国迅速崛起。宋徽宗一心想收回燕云十六州,在蔡京、童贯的建议下,决定借助金人的力量收复失地。宣和二年(1120),北宋和金国达成夹攻辽国协议,“约定双方出兵,各以长城为界,金攻辽的中京大定府,宋攻辽的燕京析津府。灭辽以后,燕云诸州归宋,北宋原来每年给辽的银和绢照数转献给金朝。” 然而,北宋北伐以失败告终。金人则以凌厉的攻势夺取了辽国大部分城池,最后北宋用巨大的代价仅换来燕京一座残破的空城。
不仅如此,宋徽宗还相信神棍鬼话。金兵围困开封时,宋钦宗本应动员各路义军勤王,但他却把希望寄托在方士郭京身上。郭京号称身怀佛道二教法术,能施道门六甲法,用七千七百七十七人布阵,并会佛教毗沙门天王法,他向钦宗吹嘘可以生擒金将,令朝廷转危为安。结果,经过挑选的 7777 人从城门冲出,直取金军阵营,面对这群道士多于士兵的乌合之众,金军进行无情杀戮,随后趁势进攻开封。郭京看局势不对,找了一个借口溜走,而他留给北宋的却是一个靖康耻。宋徽宗对国际形势的错误判断和对神棍的盲目相信,最终导致北宋半壁江山断送,自己也被俘虏,客死异乡。
四、五大昏君之周幽王姬宫涅
(一)沉湎酒色不理国事
周幽王姬宫涅在位期间,沉湎酒色,对国家政事不管不顾。各种社会矛盾急剧尖锐化,政局不稳,地震、旱灾屡次发生,然而他却视而不见。周幽王重用贪财好利、善于逢迎的虢石父主持朝政,虢石父肆意盘剥百姓,严重激化了阶级矛盾。这使得周朝子民受自然灾害的影响苦不堪言之时,还要承受奸臣的搜刮。
当时掌管起草文告、策命诸侯、记录史事、编写史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西周太史伯阳甫,认为周幽王继位就自然灾害频频、奸臣当道,是周朝将灭亡的征兆。看到周幽王如此不堪,大臣褒响劝谏他要管理朝政,造福子民,结果被周王关了起来。周幽王的昏庸行为引起了国人的怨愤,国家陷入了更深的危机之中。
(二)烽火戏诸侯致亡国
周幽王得到美女褒姒后,为她神魂颠倒。褒姒自进宫以来从没有笑过一次,周幽王为博她一笑,竟然悬赏求计,谁能引得褒姒一笑,赏金千两。后来佞臣虢石父献上了烽火戏诸侯的计策。
原来,西周为了防备西北犬戎的侵扰,在镐京附近的骊山一带修筑了 20 多座烽火台,一旦发现犬戎袭击,哨兵就立刻在台上白天生烟,晚上点火,向附近的诸侯报警,诸侯见到警报,必须起兵勤王。周幽王采纳了虢石父的计策,带着褒姒登上骊山烽火台,命令守兵点燃烽火。诸侯们一见警报,果然带领本部兵马急速赶来,却只见周幽王和褒姒高坐台上饮酒作乐。当诸侯们得知事情原委,才知被戏弄,怀怨而回。褒姒见千军万马召之即来,挥之即去,觉得好玩,禁不住嫣然一笑。
此后,烽火戏诸侯的闹剧出现了好几次,直到没有任何诸侯率军赶来,烽火台失去了应有的作用,周幽王也彻底失去了诸侯们的信任。后来,犬戎再次西犯,烽火台再次被点起,而诸侯们因数次受了愚弄,认为这次又是幽王的闹剧,都不再带兵前来救驾。镐京的守兵怨恨王昏庸,将领无能,在勉强抵挡一阵后,一哄而散。犬戎兵马蜂拥入城,周幽王带着褒姒仓皇逃往骊山,逃命途中,他再次命令点起烽火,虽然烽烟直达云霄,但还是死一般寂静,不见任何诸侯前来救援。最终,周幽王被犬戎所杀,统治了两百七十多年的西周王朝就这样灭亡了。而后众诸侯,又于南阳立新帝,史称周平王。随着众诸侯的护送下,周平王东迁至洛邑,东周时代开启。从此,周朝一蹶不振,只能在众诸侯国之间苟延残喘,周天王和他的王室也早已成为名存实亡的象征。
五、五大昏君之大明战神朱祁镇
(一)宠信宦官致土木之变
明英宗朱祁镇在位期间,宠信宦官王振,对其言听计从。王振权势滔天,甚至撤下了禁止宦官干政的敕命铁牌,朝廷上下称其为 “翁父”。在王振的怂恿下,朱祁镇不顾群臣反对,执意亲征瓦剌。出征途中,朱祁镇不重用有大才的将领,而让毫无作战经验的王振独揽军中大权。王振在军事上一系列错误的指挥,使得明军在土木堡遭遇惨败。此役,明朝二十万大军损失殆尽,随行的大臣如英国公张辅、尚书邝埜、王佐等数百人皆死,朱祁镇本人也被瓦剌俘虏。土木堡之变让明朝的军事力量受到重创,国家尊严受损,明朝自此由盛转衰。
(二)夺门之变杀功臣引党争
朱祁镇被瓦剌俘虏一年后,在杨善等人的谋划下被放回。此时,他的弟弟朱祁钰已代他坐上皇位。朱祁钰不肯让位,将朱祁镇囚禁于南宫七年。后来,在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人的帮助下,朱祁镇发动 “夺门之变”,重新登上皇位。复位后,朱祁镇为了犒赏这些功臣,对他们封公进爵,让他们掌管朝中大权。然而,这些人得势后,大肆排陷打击景泰朝大臣,于谦等功臣被诛杀。京师保卫战的功臣被杀光后,朝廷只留下了一批才智平平、内心贪婪之臣。他们为了自身利益,大力扶持亲信,形成了 “石 — 徐 — 曹” 三人相互合作又相互竞争的局面,党派之争越演越烈,严重影响了明朝政策的实施,经济和军事问题难以得到解决。
(三)教育缺失埋下祸根
朱祁镇的成长过程中,教育存在严重问题。孙若微等后妃出生平民,文化素养不高,对皇子的教育难以提升到较高水平。太皇太后对朱祁镇过于宠溺,也导致他顽劣不堪。在这样的环境下,朱祁镇轻慢帝师,宠幸王振这样的奸佞小人。长大后,他胡作非为,毫无帝王气度。从朱祁镇开始,大明王朝中后期的许多皇帝都很奇葩,加速了国家的垮台。例如,万历皇帝的儿孙,祖孙三代人搞垮大明朝。明朝中后期,边境不安、贪污腐败、宦官专权等问题层出不穷,其根源就在于少年皇帝的母亲出生平民,普遍文化素养不够,使得小皇帝没有接受到良好的教育,从而不具备良好的品行和能力处理好政事,导致国家逐渐破败。
六、五大昏君之石敬瑭
(一)认贼作父割让领土
石敬瑭,这位后晋的开国皇帝,为了登上皇位,做出了令人不齿的举动。他在被后唐军队围困于太原时,深知自己势力难以抵挡,便向契丹求援。为了获得契丹的支持,他不惜认比自己小十一岁的契丹皇帝耶律德光为父,承诺事成之后割让幽云十六州给契丹。这一决定,不仅改变了他自己的命运,也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幽云十六州,包括今北京、天津北部,以及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地区,是中原王朝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重要屏障。石敬瑭的割让行为,使得中原完全暴露在契丹铁蹄之下。从此,契丹可以长驱直入黄河流域,中间没有了自然屏障。这一割让,直接导致了后唐领土的分裂,也为后来北宋王朝和辽王朝长达几百年的对峙局面埋下了伏笔。北宋在军事上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国家富而不强,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幽云十六州被契丹、女真和蒙古等北方异族捏在手中。
(二)无耻之举遭人唾弃
石敬瑭的行为被后人视为无耻至极,成为历史上的负面典型。为了一己之私,不顾国家大义,认贼作父,割让领土,给中原百姓带来了无尽的灾难。他的这种行为,不仅遭到了当时中原汉族官员的反对,也被后世所唾弃。
石敬瑭割让幽云十六州后,每年向契丹进贡布帛三十万匹,还对契丹各个大小官员进行贿赂。对于契丹使臣,他无比尊敬,跪着受礼,即使使臣出言不逊,他也能忍受。这种奴颜婢膝的行为,让他的文武百官都感觉连带成了 “龟孙子”。成德节度使安重荣公开反对石敬瑭的奴颜婢膝,并公开与契丹作对,最终被石敬瑭砍了头,送到契丹 “爸爸” 那里去邀功。
石敬瑭的割土求援、认贼作父、灭后唐等行为,使他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为臭名昭著的人物之一。他留下的祸患,并没有随他而去。他的割让行为影响极其严重,从此他成了卖国求荣的千古罪人,被无数后人咬牙怒骂。他的行为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一个国家的统治者如果为了个人利益而不顾国家大义,必将遭到历史的审判。

Coin Marketplace

STEEM 0.25
TRX 0.27
JST 0.041
BTC 97752.40
ETH 3582.53
SBD 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