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洁的背后是复杂

in #business7 years ago

本篇是吴晓波北京书友会“同读一本书”计划的征稿,读的书名叫做《简洁的力量:站在人性的角度设计商业》,读第三、四章的感悟。

简洁和复杂其实是一体两面的。在网上找《简洁的力量》这本书的资料的时候,作者王咏的朋友,洛可可的贾伟评价——简洁是一种留白的智慧。

他说:作者在职业经历中练就了简练心态和简洁方法。无论是时尚业还是电商,还是现在的电商服务业(因为作者的主要工作经历在左岸、七匹狼、金利来这样的服装品牌,还有目前是南讯软件副总裁),很多人看到了云山雾罩,他身处其中,却悟出了自己的方法论,将这些方法论全数呈现在这本书中。

这让我想到了我比较熟悉的领域,软件测试。有两大经典测试思路,一种叫黑盒测试,一种叫白盒测试。

所谓黑盒测试呢,指我并不清楚这个软件的内部结构,但我知道要完成什么任务,知道功能和性能的要求是什么,就去设计相应的测试看是否满足要求。这样的工作方法主要是测试人员来使用。

而白盒****测试,指的是我知道这个软件是如何编出来的,我所做的测试是内部的数据、信息的传递是否准确,一般谁写的这个代码谁来测试,是一次自我检验,让自己心安的。

其实黑盒与白盒就是一体两面,本质上都是对一个东西的确认,却看上去黑盒简单,白盒复杂。

作为用户来讲,白盒是承受不起的,也没必要的,接触到的情况就是对黑盒的使用,所以黑盒的简洁就尤为重要。

一个产品都是复杂的事情留给企业,简单的事情留给用户,越是这样越好用。

典型案例比如苹果手机,就一个键;还有视频网站的app,两岁的小孩子都可以通过点点点,找到自己想看的动画片。

其实简单与复杂的辩证关系,很多角度都有体现。我记得看电视剧《天道》的时候,女主人公第一次拜访男主人家的时候,发现男主人公真的是“家徒四壁”,家里就是最基本的家具,比如厅里就是茶几、椅子、窗帘,没有任何装饰,唯独就是有一整套高级音响。她就说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人内心复杂到一定程度,才能特别追求简洁。

所以看人,真的家里太干净的,人就是会复杂,这有心理学依据的。而且像电视剧也会格外展示,用家的整洁来反映人物性格,比如一些犯罪嫌疑人会理货理的特别整齐(《秘密森林》),有精神分裂症状的人家里完全三原色的配色方案(《没关系,是爱情啊》)。

再说回到书中讲的例子,如何让产品做得简洁呢?

处理问题不简单思考,而让结果简单。

比如钉钉这个软件在开发的时候,遇到这么个问题:

钉钉是企业办公类的软件,它有个功能是可以员工在APP上打卡,然后HR统计汇总,公司有章程可以进行赏罚。

钉钉团队后来做回访,问HR使用中有没有什么问题。结果HR提出的是:要把APP上打卡提醒声改成人声。

这没必要啊? 为什么他会这么提? 钉钉的团队觉得这很值得探究。

经过深入沟通,了解HR的工作状态,发现原因是:员工忘打卡的情况,企业真的能立马扣钱吗?不能。员工肯定过来找,又是同事证明,又是主管写的条子。其实扣钱不扣钱HR不关心,但这些疲于应付,给他增加完全不必要的工作量了。所以他迫切需要尽量避免考勤结果的修正,所以钉钉团队最后改进的方向是让打卡更智能,比如GPS定位和看有没有连公司wifi等方式去统计考勤,而不是纯靠员工在APP上点到。这样HR的问题也没有了。

还有,像网页、app的页面离开的时候,总要和用户确认,那这么设计这个界面其实也有讲究。刚开始都用OK(确认)和Cancel(取消)来询问,但这就有歧义,这个Ok究竟值得是离开OK还是不离开OK啊?所以,为了避免歧义,就写成“离开”还是“留下”。其实这个问题很常见,我写说明书类的文件中也遇到过,虽然逻辑理下来我写的是没错的,但就是要让读的人去想,这就复杂了,因为哪怕90%的人和我想的思路是一样的,也总有10%的人开始就会忘另一个方向去想,就不如直接写得简洁直观,不用思考、肯定没歧义的表达。

总结:

对于商业来说,很像打牌,打牌时看到的规律,除了起手抓到好牌,胜利往往都是过程中的见招拆招的机灵和各种机缘巧合。

最好的方法,以自己为主。这就回到决策的本源,在这个过程中梳理核心思想,就是简洁——这本书对方法论的一次延伸。

本书带来的简洁法则绕开商业背后的浮华,去寻找更本质的东西。在产品创新-市场营销-供应链-组织设计-决策等多个层次上追溯本源、反思常识。改变世界和创新并不都需要绝顶聪明,有时候只需要比别人多一些思考。

最后用乔纳森·伊夫的话来做结尾:

真正的简洁远不止删繁就简,而是在纷繁中建立秩序。

Coin Marketplace

STEEM 0.27
TRX 0.21
JST 0.038
BTC 97098.91
ETH 3707.46
USDT 1.00
SBD 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