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6没有经济胜利 对美国发起“贸易战”的批判(上篇)
上面文章标题的前半部分,是2017年2月份取的,当是时也,特朗普刚刚就职,在宣战中曾有过解决对华贸易逆差的说法。当时想写,然而抱着对这位非主流总统善意的希望——更多的是懒惰,沉迷《文明6》玩物丧志无法自拔——没有动笔。很遗憾,一年多以后,把这个文档打开,要开始码字。
我喜欢《席德·梅尔的文明》系列游戏,虽然也是国家权力视角的列国纷争,相对于其他相类的游戏——比如已经死掉的《三国群英传》或《红警》等等 ——武力统一绝非它唯一的通关方式,有更丰富的玩法。最新的(应该说去年的)《文明6》较之前代产品,取消了不怎么现实的外交胜利——联合国投票那玩意能当真?——而没有加入之前谣传的经济胜利方式。这很好。因为,交易只有双赢,而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攻伐。如果有个国家经济失败了,那一定是他自己阻断了干预了贸易,使他失败的是他自己,而不是经济获胜者,是他的愚蠢打败了他自己,而不是善用经济,自由交易的邻国。文明6没有加入经济胜利与取消外交胜利一样,让我持续的喜爱这款游戏,也是我唯一一款还在继续玩的游戏。
经济没有胜利,只有失败,因为贸易是双赢的,这是我反对特朗普贸易战的基本立场。由于相关问题牵扯了很多情感因素和历史争论,为了避免这些困扰,在经济学论述中我将以A国、C国这样的例子来进行经济学讨论。正如文明6中的列国纷争是与现实无关的架空世界,然而客观的规律和政治现实,在戏里戏外都是通用的,完全与现实脱节的游戏,谁会喜欢呢?
贸易必然双赢 国际贸易不特殊
关于单边自由贸易的好处,人类有史以来最会写文章的经济学家(没有之一)巴斯夏已经有充分的论述。这一节的内容,基本是对他《经济学诡辩》中一些精彩文章中经典论证的重复,毫无创见。
关税是贸易的障碍,巴斯夏生前并非无政府主义者(死后呢?你问我?),并不反对一切税收,他认为税收仅仅应该为了支付政府所需的费用,而不应具备调节功能。如果政府的存在是完全为了国民的福祉的话,关税就完全是没有必要的,也就是说保护国内企业完全是没有必要的,因为贸易是双赢的。
我们上班是为了赚钱,赚钱是为了花,生产是为了消费,这是再正确不过的事情。如果我们对钱一无所求,没有消费的欲望,那么就算我们还要追求工作岗位,也跟去健身、游泳一样,没有需要领工资的道理。如果我们 工作效率更高,我们的企业更新的设备,提高了生产率,那么对一切需求者都是好事情。因为某种商品更丰盈的结果就是更容易满足更多人的需要,在价格上的体现就是更便宜。反之,其他人的生产进步也是对我们有好处,我们可以更便宜的买到他们的商品。这是非常简单的道理。
我们要再三强调,交易是双赢的。如果交易不能比自给自足带来更高的价值,人不会出去交易。毕竟去赶集上市场也要耗费时间。国际贸易也是一样,如果与国外客户交易带来的利益,不如将商品卖给本区域经济体内的购买者,国际贸易不存在,至少不会存在专以跨国贸易为业的行业。我们1985年以前出生的中国人,应该还保有市场交易不发达的时候的记忆。家里人去出差,都会带来很多本地买不到的土特产,回来后串门送礼,孩子们都会很高兴。然而,今天我们再去外地出差就会很踌躇,很难买到什么能令亲友新鲜的土特产,要么是在本地能够轻而易举的买到,要么就是因为物理条件所限,带不走。贸易的发达,让我们能够分享不同地方的人先天(地理位置或历史因素)具备的优秀禀赋。
国际贸易没什么不同,今天,我们可以分享新西兰充裕的阳光肥沃的草场给牧业带来的好处,喝到新西兰的优质牛奶,全是国际贸易的功劳。如果没有贸易,新西兰人民会更方便更便宜的享受这些好处,现在有了自由贸易,我们可以分享这些好处。相应的,新西兰人民也用最大发挥自己的优势,将好处分享给世界的方式,来换取他们所需要的世界各地的好处。在自给自足的情况下,无论我是否善于放牧,有没有草场,只要我想喝牛奶,我就必须去把我有限的土地——哪怕是不适合牧业的——分出一部分来作为养牛所需。哪怕我能种一手好庄稼,也在完成我自己所需之后,就停止种植,用自己的时间去做我不喜欢也不擅长的养牛挤奶工作,因为没有市场交换的存在。市场交换就是让每个人可以把他最具优势的天赋、地利资源投入到生产中去,贡献他人,回报自己。
关税已多余 关税对等更不必
在这种交换中,竞争导致的失败,并不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是一种必然的现象。如果你理解一个人 在自给自足的情况下为自己生产,他采用了错误的低效的生产方式,耕种他的土地,喂养他的牲畜,那么他会遭受损失乃至挨饿。那么在分工条件下,采用错误的方式为其他人生产,结果是赔本,有什么奇怪的呢?在自给自足的情况下如果他没有饿死,要么改变生产的方法,要么改换种植物或牲畜种类,以使自己免得挨饿。那么在市场分工下,一个行业的市场被国外产品冲击——他想按照市场价卖出货物就会赔本,而国外的生产者还有钱赚可以继续盈利。所需要做的与自给自足状态下又有何不同呢?寻找更好的生产方式或更适合自己的行业。
一般而言,即便没有关税的阻隔,跨国贸易也要比国内行销投入更多资金。地缘带来的交通费用,不同国家法律不同,带来的运营成本等等。可以想见,这个阻隔越大,投入的费用越高,就越需要利润来吸引国家贸易商。就好像交通不便穷乡僻壤很难有足够丰富的商品供选择一样,国际贸易也一样。如果不能比其他地方带来更高的收益,只有在其他地区竞争激烈,赚不到钱,在现有价格上需求相对饱和,才会有商家愿意将商品贩售到那些穷乡僻壤,因为这样做要为了路途搭上额外的费用。关税,就好像是在商路上架设了一座需要付出相当于税率那么多的费用,才能得以翻越的高山,它不必然提高商品价格,但一定降低商品供给。
采用这样的手段保护国内产业,就相当于牺牲了那些,本来可以用更低廉价格满足需求的国内消费者的利益,来使落后企业能继续经营。一些消费者必须付出更高的价格购买国内企业的商品,而另一些消费者本来可以通过廉价的进口商品获得满足,现在无法购买。关税保护是建立在消费者的痛苦上的。
我们同样更不必担心某国没有任何擅长的领域,所以一定要保护。参与国际竞争的门槛并不是那么高,不是要求一定要在某个行业全行业第一才可以。还是以牛奶为例吧。新西兰、黑龙江完达山、辽宁辉山三个地方,在养奶牛的自然禀赋差距很大,但并不是说辉山、完达山不如新西兰的条件就不应该发展牧业了。当消费者对牛奶及奶制品需求旺盛的时候,即使是很差的奶牛养殖基地也会有钱可赚。但如果因为种种原因,牛奶需求骤降,或者新西兰采用新技术,供给能力大幅提高,这个总之供需关系变化了,就影响到价格,最终很差的牧场继续生产就要赔本。这个时候它应该考虑改变生产方式或转行。反之,由于世界对奶制品需求大增,本来不适合养牛的地方,养牛也会有机会。发展什么行业赚钱?企业家的利润就来自于对未来经济的判断,他把资本投入到正确的行业中,满足了人们迫切的需要,利润就是其奖赏。
所以即便两国之间交易,有一方采取关税政策,也不能作为另一方同样采取关税报复的理由。因为关税没有伤害出口方,而是伤害本国的黎民。不但消费者受到伤害,哪怕被保护的生产者也“被迫”——虽然不免满心欢喜的——继续或是采用落后的生产方式,或是继续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贫瘠的生产,哪怕是溺爱实际也是一种伤害。如果一个产业仅仅需要一段时间保护,就能达到国际一流水平,那么保护不需要,如果没有其他的更迫切的资本需求,这一未来盈利的预期足可以通过在资本市场融资、接待来解决暂时无法与国外同业竞争的亏损。所以,关税对等贸易战,是好勇斗狠。这种斗狠并不象我们东北一些酒懵子喝大了往自己身上插刀比谁狠那样正派,更像石崇斗富般两个奴隶主比拼烧自己的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