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要莫如教子
《增广贤文》有云: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世间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读书学习,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教育孩子。可见,古人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是非常重视的。
《弟子规》也提倡:“弟子规,圣人训。”
《弟子规》是学生要学习的训示规范,它是根据孔圣人关于学生言行方面的教诲编撰而成的。
《弟子规》开宗明义,寥寥几字提纲挈领地说明了这本书的作用对象、体裁、来源及作用,强调了全书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相关训诫撰写而成。
全书结构的设置则是参照《论语·学而篇》第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全面讲述学生在为人处世、待人接物以及学习与生活中应当遵循的言行规范。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作者是清朝的一位秀才,叫李毓秀。李毓秀考进士未中,于是回乡创办私塾以教书为生。后来,他结合自己多年的教书经验以及对儒家典籍的研究,编写出了一本专门用来作为孩子启蒙的书,也就是《训蒙文》。
不过,这本书能够广为流传则得益于另一位清朝的学者——贾存仁,他擅长书法和韵律,为《弟子规》的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训蒙文》经过贾存仁的修订,被更名为《弟子规》,并开始在许多私塾学堂中流传,它的影响力也就随之扩大,直至成为如今的国学经典之一。
历经三百年的时间检验,《弟子规》依旧鲜活地承担着训蒙、诫行的教育功能,这充分体现了这本书的重要意义,也充分说明了书中所述的规范教诲拥有无比强大的生命力,值得我们潜心品读。
孟子的母亲就曾为了教育好孩子而不厌其烦地三次搬迁住处。
据说,孟子小时候因为父亲早逝,他只能与母亲相依为命。他们母子俩原本住在坟场附近,有一次,孟子的母亲发现孟子居然跟邻居小朋友们一起,学着平时在坟场办丧事的人那样,哭哭啼啼地跪拜,唱念做打地治丧,她皱着眉头说:“这个地方不适合我儿子居住!”于是,她带着孟子搬到了一处市集住了下来。
但是没过多久,孟母见到孟子整天嘻嘻哈哈地跟市集上的商人混在一起,学着做生意,她说:“这里也不是适合我儿子居住的地方。”因此,她又带着孟子离开了市集,在一个屠宰场附近住了下来。但过了一段时间,孟母发现孟子居然跟屠夫学着杀猪宰羊,她感叹:“这里同样不适合我儿子居住。”于是,又搬到了一个新住处。
新的住处位于学堂附近,那里每到初一、十五都有官员进文庙拜谒,相互之间礼貌谦让,孟子见了也学着作揖守礼,遵守礼仪。孟母这才欣慰地说:“这儿才是我儿子应该居住的地方!”
这就是着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故事中的孟母为了让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不辞劳苦地三迁其所,可见其对孟子教育的重视。
环境影响固然是孩子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要教育好孩子终究还是离不开书籍。训蒙书是古时候大部分孩子接受教育的开始,他们在学习训蒙书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观体系,而这个价值观体系往往会伴随他们的一生。
《弟子规》作为广为流传且影响深远的启蒙读物,推崇的是圣人之学,追求的是儒家礼义,这放在当代其实也并不过时。儒家推崇的至圣境界跟现今社会所鼓励的道德的最高层次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儒家思想中对于礼仪教化的要求其实也正是当前的社会道德所提倡的。因此,我们对待传统国学经典要注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善于借助先辈的经验与智慧,引导孩子爱学习,教育孩子懂道理。
本帖 steem 首发
最近新帖
- 北京因为新冠疫情全面取消新发地市场零售功能
- 黎智英交保50万元获准保释
- 无罪蒙冤的张玉环要求国家赔偿和追责为何不可?
- 特朗普封禁TikTok是国际化分工逆流
- 美国利用签证问题刁难驻美中国籍记者
- 特朗普帮助微软抢劫抖音海外版TikTok
- 特朗普为提升民调狂禁抖音海外版TikTok
- 美方至今拒绝给中国记者续签
- 传言中国新冠病毒的疫苗8月份可用
- 以牙还牙的外交战从关闭总领事馆开始
- 浙江大学学生违纪处理办法对付违法学生?
- 天才还是天才他爹?
- 独山县400亿元举债发展的烂摊子
- 美国明星纷纷宣布竞选总统,靠谱吗?
- 代言爱钱进不是最后一个
- 特朗普独立日煽动民粹?
- 台陆委会对台湾民众渲染“因言获罪”
- 放松警惕,是新冠疫情防控最大的危险
- 美国疫情再次失控,特朗普连任要崩溃
- 瑞幸咖啡收到退市通知,股价已跌九成
- 国美创始人黄光裕已出狱,概念股暴涨
- 韩国瑜败局早就注定:留任杨明州
- 国民党少了黄复兴特种党部,民进党多了国民特种党部
This post was resteemed by @steemvote and received a 42.12% Upvote. Send 0.5 SBD or STEEM to @steemvote